乐之扬头也不回,只是聆听鞭风,内心就已勾画出长鞭的走向。若以乐律作比,少女前一招比如羽声,慷慨狠恶,清越壮怀,后一招则是商调,欲说还休,大有缠绵悱恻之意。这两个调子一扬一抑,迥然有异,为免窜改高耸,需求呼应的调子加以过分,高超的乐工,前后衔接,了然无痕,但若本事稍弱,两招一来一去,必定生出马脚。
这马脚只可领悟、不成言传。乐之扬没有内力能够依仗,专注两耳之间,灵觉更加灵敏。当下也不回身,使一招“荧惑守心”,举起长笛,反手向后一挑。这是“天元剑”的妙招,不偏不倚,正中长鞭劲力的断续之处。少女的内劲传到该处,蓦地赶上停滞,没法传到鞭梢,半条鞭子顿时泄气,活像一条死蛇,轻飘飘扫过乐之扬的后背,有气没力,全无杀伤。
少女见他趴在地上不动,喝道:“装死么,快起来。”手起鞭落,接连两鞭,抽中乐之扬的头脸后背。乐之扬本想趴着不动,诱她上前,再用“捕鲸手”的擒拿工夫将她礼服。不想长鞭能够及远,少女不消靠近,也能狠下毒手,一时挨了两鞭,痛得连声哼哼,只好爬起家来,还没站稳,手臂又被缠住,横着拖出丈余,砰地撞上了一根柱子。
乐之扬闻声声响,心头忽地一动。他经脉受阻,“灵曲真气”运转不了,连带“灵舞身法”也不能曲尽其妙,唯独在风穴前练成的“灵感”,不但未曾减退,反而与日精进,不管多么纤细、喧闹的声响,一旦落入耳内,均能辨析入微、自成层次。
六合有节,动静有方,乐曲有节拍,武功亦有节拍。音乐越动听,节拍越奇特,武功越高超,节拍也越奥妙。面对一起武功,只要掌控住此中的“节”,就能由前面一招,推断出厥后的窜改。
踌躇未决,大寺人不耐道:“仙长,请解缆。”
乐之扬使出灵舞,仰身躲闪,不料那鞭子看似向左,忽而向右,带起一股疾风,啪地抽中了他的左肩。乐之扬又痛又怒,向后猛地一跳,从腰间摘下竹笛,那鞭子像是一条飞蛇,腾空扭动,逶迤飞来。他深思斩蛇斩头,看准鞭梢,使一招“月出沧海”,举起笛子横挑而出。
“好啊!”少女目透忧色,“你将剑法重新到尾演示一遍。”
乐之扬听其风声,便知少女受了激愤,这一鞭尽力扫出,落在身上不死即伤。想到这儿,他吸一口气,聆听风声,不但不闪不避,反而迎着鞭子跨出一步。
俄然间,乐之扬灵光明灭,一行字句从脑海中闪现出来:“六合有节,动静有方,弛骤之道,一以贯之,知其前而制厥后,应节而发,举无不中……”
乐之扬的脸上火辣辣生痛,本来正要发怒,听到“宝辉”两字,忍不住问道:“你也熟谙朱微?”
少女嘻嘻一笑,说道:“你猜我是谁?”乐之扬没好气道:“你是个鬼。”
此时长鞭均在外门,收鞭回击也是不能,少女一咬牙,左手一翻,多了一把亮汪汪的匕首,挽起一抹刀光,刺向乐之扬的面门。
女子走到月光之下,出乎乐之扬料想,她不是朱微,而是一个年纪相仿的少女,面孔娟秀白嫩,实足的美人坯子,可惜眼角向下、翠眉斜飞,透出一股子刁悍凌厉。她的身形与朱微有七八分类似,乐之扬情令智昏,认驴为马,不由大为羞惭,悻悻问道:“你是谁?”
有人叫了一声,脚步蓦地停下,跟着传来一阵低语。正迷惑,“嘎吱”一声,中门大开,两个小寺人推开流派,走出去一个年长寺人,手持拂尘,神采阴沉。乐之扬更加惊奇,起家问道:“干甚么?”
“竹笋子炒肉?”少女一转动机,忽又明白受了戏弄,怒不成遏,厉声叫道,“狗羽士,有你无我。”挥动长鞭,恶狠狠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