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农寺:掌上林、太仓、钩盾、藁官四署。上林署掌管果菜莳植;钩盾署掌柴炭禽畜;藁官署管粮油加工,太仓为国度粮食总管。各宫苑总监一人,从五品下,副监从六品下;九成宫监亦同之。
文散官:朝议郎
爵:嗣王、郡王
10、市令:卖力市场行政办理。
武散官:御侮校尉
从三品:
4、仓督、市令、博士、助教必须每4年轮换;
唐朝官吏都有定员,按上述名单计,共当局中官21人(不含博士)、吏135人(不含助教),官吏相加计156人,黉舍中西席5人,门生75人,总计当局财务口薪给人数236员。
官员致仕时可享用必然的报酬,据《唐会要致仕官》说,有的能够加官一级,有的只是换了一个官名而品秩并未窜改(致仕后,例晋一级,至宋朝才成为轨制)。在经济报酬方面,五品以上者致仕,毕生能够享用半俸,惯例可给全俸。六品以下者,旧制前四年给半俸,天宝时令给至毕生。别的,三品以上致仕者还享用朔望听朝参,其班列在本品现任官之上,以表尊崇。这些轨制和规定对于鼓励官员退休是有必然感化的。
内官: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
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
武散官:振威副尉
卫尉寺:辖武库、兵器、守宫三署,各有监事1、二人,正九品上,掌仪仗、兵器、宫廷宿卫。
从七品上:
从九品上:
勋:上轻军都尉
职官:大理正、太常丞、太史令、内给事、上牧监、下都督府/上州司马、驸马都尉、奉车都尉、宫苑总监、上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通议大夫
1、禄米。《新唐书食货志五》云:“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文武官给禄,颇减隋制,一品七百石,从一品六百石,二品五百石,从二品四百六十石……”递至从九品为30石,都是每年供应一次,外官无禄。至贞观初年,中书舍人高季辅建言:“外官卑品贫匮,宜给禄养亲。”而后,规定外官比京官低一等给禄,一品以50石为一等,二品三品以30石为一等,四品、五品以20石为一等,六品、七品以5石为一等,八品、九品以2石5斗为一等。若无粟则以盐代禄。别的,百官在年关考核中获得上考者,可获得奖禄一季或一年。
爵:王
职官:黄门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吏部侍郎、太常少卿、中州刺史、军火监、上都护府副都护、上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奉议郎
文散官:正议大夫
武散官:昭武校尉
太府寺:辖京、都诸市署、左、右藏署、常平署、琼林、大盈库。
国子监:设国子学,博士五人,正五品上;助教五人,从六品上。太学,博士六人,正六品上;助教六人,从七品上。四门馆,博士六人,从七品上;助教六人,从八品上。
武散官:游骑将军
职官:尚书令(因李世民曾任此职,厥后此职一向空置)、大行台尚书令
——官员福利——
武散官:翊麾校尉
武散官:陪戎校尉
6、医学博士平常配置一些中成药,处所上有伤寒、流感、疟疾、痢疾等患者讨取,就得免费供应;
文散官:朝请郎
武散官:宣节副尉
从四品下:
文散官:将仕郎
3、司仓参军事:办理构造房屋和炊事,分担食品安然、赋税征收、储备粮库、市场买卖等;
大理寺:除卿、少卿、丞外,有大理正二人,从五品下;司直六人,从六品上;评事十二人,从八品下;狱丞二人,秩从九品下。
职官: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摆布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多数督府长史、多数护府副都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