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三塔公园,随后又到了大理闻名的胡蝶泉公园,胡蝶泉原名无底潭,位于苍山的云弄峰下。进入公园,徐行上坡,行约半里。便是一片成荫绿树,走在林间,仿佛置身于天上人间的动漫天下,各种班驳的胡蝶飞舞玩耍,七八月的胡蝶泉还不是胡蝶堆积的好光阴,但也有成群的胡蝶翻飞。凤尾蝶和大灰碟居多,也能够看到菜蝶、枯叶蝶等各种胡蝶。
再走过古朴的石坊,劈面有一块高约3公尺的大理石石碑,碑呈棱形,正面右边有郭沫若手书‘胡蝶泉”三个大字,左边刻有郭沫若咏胡蝶泉诗的手迹;碑的后背,刻着徐霞客游大理胡蝶泉的一段日记。沿林荫小道盘曲前行约三四十公尺,只见古树林立,浓隐蔽天,一方清泉嵌于其间,底铺青石,宽约两三丈,有大理石雕栏,常有行人掷硬币到池中,观其缓缓旋落或浮于水上。这就是闻名的“胡蝶泉”。
这奇景,引来了无数瑰丽的诗篇,明朝杨慎(胡蝶戏珍珠花)一诗写道:“漆园仙梦到绡官,栩栩轻烟袅袅风。九曲金针穿不得,瑶华光碎月明中。”清朝墨客沙深,在(上关胡蝶泉)诗中赞道:“迷离蝶树千胡蝶,衔尾如缨拂翠恬。不到蝶泉谁肯信,幢影幡盖蝶寂静。”
徐霞客在其纪行中记叙说:“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峡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游人俱今后月,群而观之,过蒲月乃已。”
1962年,郭沫若游至胡蝶泉,听本地人先容了阿霁阿霞的爱情传说,即兴写下了长达76行的(胡蝶泉)诗,开端是:“胡蝶泉头胡蝶树,胡蝶飞来千万数。首尾连接数公尺,自树下垂疑花序。五彩缤纷胜似花,随风飘摇朝复暮。蝶会游人多猎奇,以物击之散还聚。”在论述了这对青年的爱情悲剧后,写道:“四方胡蝶尽飞来,首尾联作千秋舞。今后年年蝶会开,四月甘五年一度。奇哉此景天下孤,奇哉此事堪作赋。低首自息来太迟,期以明春不再误。
崇圣寺三塔布局划一,保存完美,表面外型相互调和。大塔协领两座小塔,凸起其首要职位,同时又烘托出小塔的小巧高雅;小塔紧随大塔,烘托出大塔的高大、宏伟。三塔结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矗立蓝天,成为大理白族文明的意味,是我国南边最绚丽的塔群。三塔与远处的苍山、洱海相互辉映,装点出古城大理的汗青风味,虽经历了千年风雨剥蚀和多次大地动,仍然无缺无损。可见我们的先人是有着如何的聪明、知己、知己的。不像现在动不动就倾圮的楼房、桥梁、高速公路。
胡蝶泉公园,还修有胡蝶楼、八角亭、六角亭、望海亭、新月池。咏蝶碑等,并且种植了大量的花木。畴昔因乡村大量利用农药,花木减少,气候变异等,导致胡蝶减少;近几年生态逐步规复均衡,胡蝶集会与日俱增。1985年12月还建立了胡蝶标本馆,旅游时如未遇胡蝶会期,可去胡蝶标本馆观光,也可明白五彩缤纷,大小各别的各种胡蝶。有的胡蝶代价高贵,如虎纹斑蝶(别名虎凤蝶)一对代价上万元。
三塔中的南、北二小塔在主塔之西,与主塔等距,南北对峙,相距百米,两塔形制一样,均为十层,是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表面装潢成阁楼式,每个角上都有柱,每级设平座第4、六级有斗棋,顶端有镏金塔刹宝顶,富丽非常。每层出檐,角往上翘,不消梁柱斗拱等,以表面线获得艺术结果。塔通体抹石炭,好似玉柱擎天。
这儿另有胡蝶泉边“胡蝶会”的奇景。在泉池西北角的池边有一棵苍劲的夜合欢古树,枝叶婆娑,树荫遮天蔽日,这就是胡蝶树,高出泉上,每当春末夏初,古树着花,状如彩蝶,且披收回诱蝶的暗香味,当时胡蝶聚集飞舞,一只只“连须钩足”,从枝头悬至泉面,构成千百个蝶串,象一条条五彩缤纷的彩带。这些胡蝶,人来不惊,投石不散,构成令人赞叹的异景。每年农历四月中旬最为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