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刘备的日常 > 1.120 不忘初心

我的书架

刘备与公孙氏故事,北人尽知。少时传艺,以姐弟相称。后入府中,经心奉养寡母。虽非出身王谢世家,却也出身明净。行事开阔,未曾有亏。远在洛阳朝堂的当今陛下,亦知公孙氏之贤名。便是与高车和亲,陛下金口玉言,封副伏罗王女为如夫人。不于公孙氏争正妻,足见普通。

此计大善!

前去饮马巷旧宅前,刘备送公孙氏登车。替她放下卷帘时,公孙氏忽问:“娶我,你可甘心?”

刘备想了想,便冲随行宗人私语几句。

迎亲那天,刘备身穿玄色号衣,头戴三梁进贤冠。乘神驹黄駥,人马如龙。从府前解缆,一行人浩浩大荡,出西阙,前去涿县。长街摆布高楼覆道内,人满为患。喝彩雀跃,大声号令。更有少女撒下春梅花瓣。

他日振臂一呼,何愁天下不该。

‘天下公孙皆一家’只此一句,便引无豪雄。

刘备抱拳施礼,英姿飒爽,豪气干云。摆布乃两位家丞,身后是少时老友。耿雍、崔钧、苏双、张世平,皆喜气洋洋。忽见一骑从西阙奔入。乃是千里驹青骓!马背之人,恰是千里赶来的牵招。

两位义弟纵马开道。人群自行散开。黄駥一马抢先,到达饮马巷。

“并无不甘。”公孙氏答道。

“辽东公孙度,为长姐执雁!”

胯下宝马,四蹄生风。十里官道,瞬息可至。若非等队中鼓瑟吹笙一干人等,早就到了。

临乡侯轻财重义。交谊无双。少时老友皆食高俸,宗人乡邻皆有照顾。敬长怀幼,体恤孤贫。得君如此,夫复何求。

斯须,两位义弟亦拍马赶来,一起随行。

汉朝婚礼遵守周礼,婚服为玄色(黑中扬红)。且并无红盖头。盖头是唐今后才垂垂风行。

刘备一愣。跟着便笑问:“少时我单独去寻姐姐学剑。寒暑易节,倾囊相授,传我毕生所学。又为我空耗韶华如此多年,姐姐可曾心有不甘?”

少时老友皆到。只差张小胖。

有识牵招者,竞相呼出其名。牵招刘备已成典故。世人这便幡然觉悟。

北地第一豪强!

“这有何难?”乐公笑道:“何不以百钱购置酒菜,摆下十里长桌,流水筵席?”

临乡侯加冠便娶妻。最欢乐的天然是一众家臣。刘备虽春秋鼎盛,但是早早诞下嫡宗子,却大有裨益。君不见,我朝天子多短折,后继无人。幼君继位,没法主政。只能任由亲信干政,外戚弄权。长此以往,江河日下,朝政日非。

你才多大,就钢髯半寸。这颗金熊胆,实在霸道。

赶在撞入步队前,绝壁勒马。白蹄乌扬蹄止步,张小胖冲刘备咧嘴一笑:“大哥!”

久闻临乡侯盛名。幼时买马、学剑,城中皆有传闻。现在再见其人,怎是个豪杰了得。口中啧啧有声,眼中颇多敬羡。燕赵重豪杰。临乡侯割头进侯,北伐诸事,那个不知,何人不晓。现在功成名就,却不忘初心。实在可敬。

北地皆知临乡侯本日大婚。涿县城门前的小吏亦一身新衣,浑身喜气。纷繁笑容相迎,口出贺词,列队施礼。便有宗人上前打赏,各自欢乐接过不提。

刘备、牵招、张小胖、太史慈、黄叙,再加上带领绣衣吏护佑摆布的史涣,典韦。就连两位家丞胯下,亦是鲜卑良马。

苦无体例。邑民纷繁去问楼桑令乐隐。

刘备亦点头:“小弟心系姐姐,此情已融入骨髓血脉。”

迎亲前三日,公孙氏告别刘备母子,与两位贴身艳婢同返饮马巷旧宅。

公孙氏闻言,喜极而泣。

两位家丞,不由齐齐变色。

旧时院落,院门大开。门前围拢着很多华服盛装儿郎。看打扮,皆与丧事相干。

早生嫡宗子,临乡侯位便可安稳过渡。且刘备言传身教,嫡子长大亦是明君。

推荐阅读: 我的1990     至尊仙朝     若华的小时空直播间     王婿归来     妃要出墙,太子别挡道     污蔑我偷拍,我老婆是热芭我看得上你?     古代追星录     情夫住隔壁:女人,乖一点     自星空边缘     鬼差妻     冥婚惊情:鬼君,心尖宠!     赵弯弯再婚记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