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六韬·鬼谷子谋略全本 > 第47章 抵巇第四:见微知著,及时补救 (1)
事之危也,贤人知之,独保其身。因化②说事,通达战略,以识纤细,经起秋毫之末③,挥之于太山之本。其施外④,兆抽芽孽之谋,皆由抵巇。抵巇之隙,为道术用。
“抵巇”之术的应用讲究从纤细处动手,平时要重视察看,晓得未雨绸缪,把不好的事情扼杀在摇篮里,要有长远的目光,预感到事情今后的生长。如果犯下了弊端,要及时挽救,不要一错再错,不然事情生长到最坏的境地时,就有力回天了。
巇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物有天然,事有合离。有近而不成见,有远而可知。近而不成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巇者,罅①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⑧右:上位。
天下分错⑤,上无明主;公侯无品德,则小人谗贼;贤人不消,贤人窜匿;贪利诈伪者作⑥,君臣相惑,土崩崩溃,而相伐射⑦。父子离散,乖乱反目,是谓“抽芽巇罅”。贤人见抽芽巇罅,则抵之以法。世能够治则抵而塞之;不成治则抵而得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诸侯相抵,不成胜数。当此之时,能抵为右⑧。
③秋毫之末:指春季植物所生出的细毛,描述藐小。
自从天与地有了“聚散”“始终”,万事万物就存在着裂隙,不能不对此有所发觉。要想对此发觉并且有所研讨,就需求用“捭阖”的体例。能用捭阖的体例把握这些裂隙的,只要贤人,贤人是六合的使者。当人间不需求利用“抵”的时候,他们就深深地隐居起来,等候机会复出;当世道需求用“抵”的体例时,他们就不再藏匿,出来为“抵”裂隙出运营策。如许,能够跟上面合作,能够对上面督查,既能有所根据,又能有所遵守,把握着六合间的神妙窜改。
②因化:适应窜改。
人间万物都有本身生长的规律,万事万物也有聚合分离的法例。固然间隔近却未曾发明,间隔远却会相互体味。间隔近的却看不见,是因为没有当真察看对方的言辞;间隔远反而能够晓得,是因为常常走动,相互体察的成果。所谓的“巇”,就是指“罅”。“罅”是小的裂缝,渐渐生长就会变大,变成“涧”。“涧”渐渐生长就会变成大裂缝。在裂缝方才呈现的时候,都是有征象可寻的,能够通过“抵”的体例使其弥合,通过“抵”的体例使其停止,通过“抵”的体例使其减小,通过“抵”的体例使其消逝。如果裂缝太大没法消弭,就完整消弭,弃旧取新。这就是“抵巇”的道理。
楚襄王听了很活力,骂道:“你老胡涂了吧!说出这些话惑乱民气吗?”庄辛答道:“我感遭到事情已经到了伤害的境地才会说的,绝对不敢用心胡说楚国会有甚么不幸。如果您还是持续宠任这些人,楚国到最后必然会灭亡的。您既然不信赖我说的话,那么就请准予我到赵国去躲一躲,看事情最后究竟会如何样。”
看完这个故事,很多人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词语——亡羊补牢。这个词就是按照庄辛最后说的那两句话得来的,表达的意义是措置事情产生弊端后,如果从速去挽救,还不为迟。最可骇的事情是发明了弊端却不去挽救,形成不成清算的大错。“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的就是这个事理。《鬼谷子》第四章讲的是弥补裂隙的体例,实在就是警告人们要长于发明,见微知著,及时挽救已经产生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