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恭亲王存候结束归去,太妃又入眠,还没醒,天子也来存候了,寿康宫中的寺人想要布告太妃,天子摇手让他们不要轰动太妃。
慈禧这时也不顾本身的身份,对咸丰天子说:“夷兵不过万,现在虎帐湘楚各勇,均甚得力。皇上可下旨著曾国藩、袁甲三各选川楚精勇二三千名,不日赴京。唯有殷盼大兵云集,迅埽逆氛……”
“你是疯了,现在洋人就要打进都城了,皇上最信赖的就是肃顺!我们如何和他斗?并且肃顺把握着神机营和宫内侍卫,我们不要触怒了他。凡事让他三分。”
恭亲王不太善于玩权力的游戏,他不但在争夺帝位时输了,并且连二号人物的权力都没守住!在1860年春季,恭亲王已经不是大清国的二号人物,他赋闲四五年了,乃至连权臣都算不上,他完整被咸丰天子和肃顺等解除在了带领层以外。
恭亲王和咸丰天子豪情冷淡,这跟恭亲王死力为他的生母博尔济吉特氏争夺皇太后的名分有关。
康慈太妃醒来见床前的影子,觉得是儿子恭亲王,就问道:“你如何还在这里?我统统能为你做的都给你了!他的脾气不定,不要生了怀疑了。”
但是,博尔济吉特氏以为,本身以皇贵妃的身份管理后宫将近十年之久,担负和支出了一名皇后统统的任务和劳累,却得不到正室的名分。因为她统治后宫期间的虽有皇贵妃身份,但始终没有皇后的名位权威,令众嫔妃臣服便更加艰巨。并且,皇四子奕詝并非己出,扶养时若稍有不慎即会遭人猜忌引火烧身,是以比扶养亲生子奕訢更加破钞精力。以是,静皇贵妃的辛苦和才调远弘远于道光在位时的任何一名皇后,终是以积劳成疾,于不久于世之时提出了册封太后的要求。
肃顺打断了慈禧的话,厉声道:“天子巡守,则天下稳定。明土木堡之变,诸位忘乎?那些劝说皇上留下的臣子,是何用心?”
咸丰帝为康慈皇太后制定的谥号为孝静康慈弼天辅圣皇后,不系道光帝谥,也就是不加道光帝谥号——“整天子”中的“成”字,不称“成皇后”,神位不祔太庙,夸大孝静“皇后”和别的皇后嫡庶有别,不能享用后代的香火,也不能获得宗室的承认。
“圆明三园”之一的万春园,原名绮春园。道光年间,尊养继母恭慈皇太后于此。咸丰帝即位后,破格奉侍仅为先帝侧室又非生母的皇贵太妃居绮春园,这是咸丰帝以道光帝奉养孝和太后的体例来奉养康慈皇贵太妃,而探病问安,无异于亲子,这些都是逾制酬谢皇贵太妃的抚养之恩的更加孝敬之举。
道光二十年,道光帝的第三位嫡妻——孝全成皇后钮钴禄氏俄然归天。道光帝非常哀恸,整整一年后,道光帝才下诏加封静贵妃为静皇贵妃,总摄后宫。
咸丰帝的“哦,哦!”仅仅是感慨之词,奕訢却以军机大臣身份的便当,让军机处恭办“皇太后”封号事件,诡计迫使咸丰帝接管既成究竟。对此咸丰极其不满和气愤,虽未打消皇太后封号,但在丧葬礼节上加以减杀,并且在谥号上不加道光帝的“成”字,明示天下孝静皇后与道光在位期间所册封的皇后嫡庶有别。
当时圣旨都是人马送,从北京到安徽比较慢。曾国藩接到北上勤王圣旨之时,安庆大战已经开打了,曾国藩不想分兵,他感到非常难堪,便请曾纪泽、李鸿章等人来到大营商讨。
咸丰天子想了想,说:“诸位爱卿的定见,朕都晓得了。那就这么决定了,朕先带一帮大臣去热河,都城之事,就拜托给恭亲王,夷兵不经验也是不可的,就以战促和吧。别的,曾国藩、袁甲山等人忠心可见,可让他们精选各部将士,筹办北上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