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的,怪了,老迈那货究竟在玩甚么把戏?没事理啊,都只剩一天了,这小子竟然还沉得住气,莫非另有甚么埋伏没动不成?李贞皱着眉头,手不断地敲着桌面,堕入了深思当中……<dd>
他娘的,老爷子从哪找出来这么个宝贝疙瘩,真是茅坑里的石头,不但臭还硬得慌!李贞见李千赫那一本端庄的模样,几乎气歪了鼻子,幸亏城府深,并未有甚透露,只是强笑着道:“族叔,小王昨日才上了本章,本日一早才得了圣意,各属官临时都还没肯定,至于人选嘛,也都还在酝酿当中,要不等小王理出个名录来,族叔再过目可成?”
李贞的杀气大,普通人在李贞面前甚少能将话说得顺溜的,不过李千赫明显不吃李贞那一套,拱了动手道:“下官奉旨前来,自当极力尽忠朝廷,教诲殿下乃是下官的职责,下官不敢有负圣恩,王府表里之别有差,下官自会重视,但请殿下予下官入书房奏事之权。”
按唐制,亲王府的规格分为之国和不之国两种,此中属官的构架大同小异,大抵上都有:长史、录事参军、司马、诸曹参军(功曹、仓曹、户曹、兵曹、法曹、骑曹等)、主簿、各卫帅、婚事府和帐内府的军官(典军等)这么些首要官吏,再加上这些主官下头另有些队正、记室等文武官员,林林各种算起来足足有百余人之多,这还是内属官,如果亲王之国以后,下头那些县令、县丞之类的属官另有长幼的。
李贞没好气地一屁股坐了下来,拿起一碗茶,猛喝了一大口,这才满脸子不耐地将李千赫一事陈述了一番,末端问了一句:“皇上这是想干吗?为何弄出这么小我来,莫非是就是想看本王的尴尬不成?”
厄,那啥?连咱府上的章程都得您老来整,靠,还真拿鸡毛适时箭啊!李贞真儿个是被闹得没了脾气,看了眼垂手而立的李千赫,苦笑地摇了下头道:“也罢,那就先如许好了,来人,领李长史到长史院履新。”李贞下了令,自在数名亲卫走上前来,服侍着李千赫自往王府外院西头的一个平静小院子去了,李贞看了看李千赫拜别的背影,心头一阵子腻味涌了上来,一甩大袖子,沉着脸独自转回后院书房去了。
“罢了,不说这个了,唔,武库一案太子那头可有甚么动静?”李贞笑了一阵,算是将头前的怨气全都扫空了,看着纳隆问道。
莫离所任职的国子监典薄本就是个闲职,夙来也无甚要紧公事,故此交代起来也快得很,今个儿一早拿着李贞所给的调函到国子监走了一趟便算是完成了交代手续,也没带甚么行装,只是领着小书童墨香空动手便进了王府,算是正式履新了,这会儿正与纳隆在内书房里闲谈着,突地见李贞一脸子灰败之色地行了出去,顿时猎奇心起,笑着问道:“殿下何故如此?”
“如此最好,下官职责在身,不敢多有迟延,还请殿下为下官引见一下各属官人选,下官这便能够开端办公了。”李千赫躬身施礼道。
李千赫,字延廷,陇西李家本宗,不过只是旁支后辈罢了,按辈分算起来是李贞的族叔,其人自幼好学不倦,为人松散,素不苟谈笑,向以刚正不阿闻名朝堂,本来是正五品下的中散大夫,现在到李贞的王府就任王府长史(从四品上),算是连升了两级,又从本来的散官得了实授,能够说是得了个天大的大便宜,不过李贞如何也看不出面前这个连笑都不会笑的中年“小老头”脸上有涓滴的对劲之情。
李贞将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了,李千赫却还是不温不火隧道:“也好,如果殿下有了人选,下官自当大力共同,务求官、职相合,殿下如有要事无妨自便,下官这就将王府章程草拟出来,也好供殿下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