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七年六月初八,蜀王李恪上书朝廷,言称:比有山东崔、卢、李、郑四姓,虽累叶陵迟,犹恃其旧地,好自矜大,称为士大夫,每嫁女他族,必广索聘财,以多为贵,论数定约,同于市贾,甚损民风,有紊礼经,既轻重失宜,理须鼎新,请奏重修《氏族志》以定贵贱之分。上甚赞,深觉得然,诏告天下将重定《氏族志》以规名份,着蜀王李恪回京主理其事。此诏一出,朝野震惊,各门阀世家惶惑不安之余,大多着人驰驱于朝堂之间,尤以蜀王之门庭若市为甚,然,自蜀王七月中到京以后,殊不见客,只召吏部尚书高士廉、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等朝廷重臣入府议事,世人皆不明其以是然。
嗯?老娘这话啥意义,莫非是叫咱上表推让开府?不太像啊,如是真是如此,老娘也不会是这般说法啊,唔,开府?莫非老娘的意义是开府不建衙?哈,该是这个意义了,嗯,咱本来就不筹算搞得风风火火的,闷声大财才是真格的,嘿嘿,咱如果临时不建衙,一来表白咱偶然参与夺嫡,二来也能够此借口来推委兄弟们的拉拢,三来嘛,也全了老爷子的脸面,再者,就算要任命属官,咱也不急于一时,嘿,宁缺毋滥,真要招小弟也得挑些有真材实干的不是?呵,老娘还真是妙人儿,不愧是宫廷里厮杀出来的,成心机!李贞心机动得缓慢,暗自策画了好一阵子,已然通盘明白了燕妃的表示地点,立时笑着道:“母妃说的是,孩儿虽蒙父皇恩宠得以开府,可毕竟年事尚小,这建衙之事还是等将来再说好了,孩儿过些日子就上本父皇,禀明此事。”
李世民曾在多种场合下痛斥山东门阀之无耻,可实际结果却差能人意,山东门阀气势放肆还是,而时人还是以联婚山东望族为荣,便是魏征、房玄龄、李勣这些勋臣们亦是趋之若鹜,可因着这些所谓的望族中饱读诗书者众,在朝野中影响极大,李世民多次想要下狠手整治,却都因各种启事此不了了之,故此,《氏族志》实为李世民气病之一,这也恰是李恪一上书便获得李世民承认的最首要启事之地点。
重修《氏族志》恰是李贞给李恪所出的主张,这里头牵涉到李唐皇室的面子题目——李唐之实在血缘不明,自古以来各家争议极多,有说李唐是胡人归化的,也有说李唐是陇西李氏旁支的,众说纷繁,但是李唐具有鲜卑血缘倒是不争之究竟,不过嘛,李唐皇室却始终自称为陇西李氏,上追鼻祖为老子李耳。陇西李氏在汉朝时曾出过飞将军李广这等名将,可谓是源远流长之大门阀,在隋初也算是权倾天下的望族之一,可就是这么一个光辉的门阀,在隋初订正之《氏族志》中仅仅排在不幸的三等,还被称之为“驼李”,就算李唐已经传承了两代的天子,可在那帮子所谓的“士大夫”眼中陇西李氏还是是不入流的小门阀,一起子山东望族乃至以与李唐皇室联婚为耻,这令李唐皇室极其不满。
坐落于南大街的汉王府但是新起的宅子,那油漆都还没干透呢,那等极新样看着就让人爽气,先不说门口那对威武的石狮子,也不提那高墙大院里亭台楼榭精美大气,就说那尽是绿树鲜花的后花圃便令李贞笑得嘴都合不拢了,满王府里瞎转悠了好一阵子,怎也瞧不敷,谨慎肝美得直冒泡,愣是川资到了天都快黑了,才恋恋不舍地打道回宫。刚进了门,屁股都还式微座呢,就瞅见刘德全捧着厚厚的一叠子大红请柬走了出去,恭敬地说道:“殿下,各家各府都派了请柬,并附上礼单,为王爷开府之贺,请王爷过目。”一看,呵,满是一帮子兄弟们送来的,还都附有礼单,礼都重着呢,便是太子也着人送来了柄玉快意当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