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长乐郡公崔季舒入宫觐见。”“是。”高纬又看向高浚,说道:“驰驱了这么久,三伯必是累,还是快回府歇息吧。”高浚欲言又止地看了看高纬,终还是辞职了。
高纬看向老翁,问道:“你现在记得你是谁了吧。”“草民草民是陈元康,是苟活于世的陈元康!”受了寸剐之苦的陈元康已经不再嘴硬,他真的怕再受一次如许的折磨了。
可惜却在魏禅齐立前夕,于邺都北城东柏堂中被家厨兰京等人刺杀,年仅二十八岁,在其身边的幕僚陈元康也因为庇护文襄帝,被刺成重伤,不久便断气身亡,长年四十二岁。
高纬翻开殿门,赵书庸看出高纬要出去,赶快帮高纬系好木屐带子,(因为雨水未干,穿上木屐可防滑)。随后,高纬不顾赵书庸等人,踩着木屐快步向乾寿堂。
便听高纬问道:“你想问你十九年,文襄帝遇刺前夕,你何故下朝后于北宫门前吟诵‘将军既来世,部曲亦罕存?’,莫非你早就晓得文襄帝会被刺杀?!”高纬虽是笑着,眼中却冰冷非常。
高纬一听,更迷惑了,又见高浚强行抬起那老翁的下巴,对她问道:“陛下可认得此乃何人?”高纬看着老翁蜡黄粗糙的皮肤,沟壑纵横的脸,摇了点头,,她实在是认不出这是谁。
高纬看着脸上尚挂有惶恐之情的陈元康,喃喃道:“对不起,你晓得了如此皇室秘事,朕实在留你不得!”说完,又用力将匕首刺得更深。
“那当晚文襄帝于东柏堂中遇刺颠末你可清楚?”“臣和崔暹为了摆脱内应的罪名,奉文宣帝之命都藏了起来,这颠末委实不知啊,要说真正一清二楚的,除了文襄帝,那便只要已逝的陈元康。”崔季舒说道。
大齐未建国之前,便留下了两大疑案,一是高祖神武帝高欢失手棒杀亲弟高琛(赵郡王高睿之父),二便是世宗文襄帝高澄丧命于家厨之手,两案皆疑点重重,触及皇室秘事。
高纬见状,挑眉看向高浚。高浚见此,额头冒出细汗,赶紧下跪,说道:“陛下,臣以王爵与性命作包管,此人必是陈元康,请陛下再找些人来辨认,若他们说他不是陈元康,臣便自刎于殿中。”
高纬冰冷地看向陈元康,从墙上取下一把象牙柄的精美匕首,渐渐拔出泛着寒光的匕首,敏捷刺向陈元康的后心。
崔暹走后,高纬渐渐走到陈元康,捏住陈元康的下巴,冷声说道:“你若不想再受一次寸剐之苦,就老诚恳实地给朕说清楚当年东柏堂中究竟产生了甚么!”
崔季舒瞪大双目抬起了头,看着高纬,他俄然才发明御座上的高纬固然幼年,但已经不是阿谁另有些软弱仁慈的长广王世子了,她已经是一个充足心狠的天子了,以是才会毫不游移地下达赐死本身的号令。
等禁军退下后,高纬面色冰冷地对崔季舒说道:“你看看他是谁?”崔季舒弯下腰,细心看了看面色惨白的老翁,终究失态跌坐到地毯上,惊呼道:“陈元康,你是陈元康,你是陈元康,你你竟然还活着。”
“孝静帝武定七年(高澄死的一年)七月,文襄帝尚在河南颍川作战,还是太原公的文宣帝俄然命家奴来找臣,说是请臣过府议事,臣不疑有他,与之同去,没曾想竟在那边见到孝昭帝、崔暹以及。。。以及太上皇,文宣帝当即就命我画出东柏堂中的兵力求,我问有何用,孝昭帝说自画便是,无需多问,因为触及文襄帝的安危,臣不肯画。”
邺城皇宫龙乾宫
陈元康紧抓着身、下的地毯,只但愿能够转移身上不竭传来的疼痛,他持续说道:“无法贼子凶恶,草民很快便被砍翻在地,文襄帝也被砍中好几刀,血流不止,不过在草民昏倒之前,草民却清楚地看到孝昭帝和太上皇握剑走进了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