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纬暴露一丝嘲笑,对崔季舒说道:“既然你和崔暹只是同谋,并且你已大哥,崔暹客岁也已经薨了,朕就不再究查了,你回府吧。”“是,是,臣辞职。”
高纬整了整心境,对老翁问道:“朕问你,你但是陈元康?”“禀陛下,草民真不是陈大人,草民只是一脏老夫,求陛下放过草民吧。”老翁跪下,不住地叩首要求。
等禁军退下后,高纬面色冰冷地对崔季舒说道:“你看看他是谁?”崔季舒弯下腰,细心看了看面色惨白的老翁,终究失态跌坐到地毯上,惊呼道:“陈元康,你是陈元康,你是陈元康,你你竟然还活着。”
“孝静帝武定七年(高澄死的一年)七月,文襄帝尚在河南颍川作战,还是太原公的文宣帝俄然命家奴来找臣,说是请臣过府议事,臣不疑有他,与之同去,没曾想竟在那边见到孝昭帝、崔暹以及。。。以及太上皇,文宣帝当即就命我画出东柏堂中的兵力求,我问有何用,孝昭帝说自画便是,无需多问,因为触及文襄帝的安危,臣不肯画。”
高纬出世晚,乃至于连她那位大伯的面都没见过,以是对此事也不甚体味,但对此事也是非常迷惑猎奇。
这东柏堂刺杀一案,在当时,就因为疑点过量,再加上文宣帝那一改昔日的痴傻,雷厉流行的做法(高洋在高澄当政期间,行动痴傻,高澄常常为此对其嘲笑。),让很多人都思疑是文宣帝行刺了亲兄,只是没有确实的证据证明,齐朝建立后,更是没有不怕死的人用这事去冲犯文宣帝,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见崔季舒还在踌躇不决,高纬嘲笑了一声,“来人!”“陛下,臣说,臣说!”高纬冷哼了一声,挥手表示入殿的寺人退出去。对崔季舒厉声道:“说,究竟是甚么回事?!”
“老臣崔季舒拜见陛下。”崔季舒仲春初就已经去官致仕了,现在俄然被宣进宫,心中不免严峻迷惑。“长乐公允身吧。”坐在御座上的高纬安静地说道。“谢陛下。”
高纬拍了鼓掌,几个魁伟的禁军半抬着一名上身赤、裸却血肉恍惚的人,将那人扔到了崔季舒身边,那人身、下的地毯很快便被染成了朱红。
“那当晚文襄帝于东柏堂中遇刺颠末你可清楚?”“臣和崔暹为了摆脱内应的罪名,奉文宣帝之命都藏了起来,这颠末委实不知啊,要说真正一清二楚的,除了文襄帝,那便只要已逝的陈元康。”崔季舒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