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确认陈元康灭亡后,高纬拍了鼓掌,三名“龙隐”现身,顺从高纬的指令,用地毯卷起了陈元康的尸身,制止尸身上未干的血液滴落,随后,便敏捷消逝了。
崔季舒谨慎翼翼地朝着面色如冰的高纬一眼,“接着说!”高纬轻声说道。“是,尚为长广公的太上皇俄然说道:你既不肯写,便也是不肯救你妻儿了,臣的妻儿此时也从后堂被人押了出来,太上皇则握着一把象牙柄的匕首贴在臣季子的颈上,对臣问道:现在可情愿画了,见臣踌躇之际,太上皇手中的匕首已经划破了臣季子的脖颈,臣无法,只能画了兵力漫衍图,画完后,文宣帝就命臣与夫人回府,留下臣两子做人质,直到大事胜利后,才将臣的两子放还。”
高纬整了整心境,对老翁问道:“朕问你,你但是陈元康?”“禀陛下,草民真不是陈大人,草民只是一脏老夫,求陛下放过草民吧。”老翁跪下,不住地叩首要求。
“三伯,你现在能够说了吧。”高浚深吸了一口气,说道:“启禀陛下,臣本日带这老翁入宫,是为了发表一起疑案的本相。”
陈元康喘了一口气,渐渐说道:“当年,文襄帝调集草民,杨愔和崔季舒以及崔暹于东柏堂内堂中商讨魏禅建齐之事,俄然一群家厨闯了出去,举刀即砍,杨愔最早出大门逃脱了,崔季舒和崔暹很快也不见踪迹了,草民搏命用身材庇护文襄帝。。。”
“都平身吧。”高纬皱眉看了看那老翁,朝高浚问道:“三伯,你本日带着这老翁入宫见朕是有甚么事吗?”“请陛下屏退摆布!”高浚说道。高纬虽不解,但还是命赵书庸带领宫侍出殿了。
可惜却在魏禅齐立前夕,于邺都北城东柏堂中被家厨兰京等人刺杀,年仅二十八岁,在其身边的幕僚陈元康也因为庇护文襄帝,被刺成重伤,不久便断气身亡,长年四十二岁。
大齐未建国之前,便留下了两大疑案,一是高祖神武帝高欢失手棒杀亲弟高琛(赵郡王高睿之父),二便是世宗文襄帝高澄丧命于家厨之手,两案皆疑点重重,触及皇室秘事。
高纬见状,挑眉看向高浚。高浚见此,额头冒出细汗,赶紧下跪,说道:“陛下,臣以王爵与性命作包管,此人必是陈元康,请陛下再找些人来辨认,若他们说他不是陈元康,臣便自刎于殿中。”
这东柏堂刺杀一案,在当时,就因为疑点过量,再加上文宣帝那一改昔日的痴傻,雷厉流行的做法(高洋在高澄当政期间,行动痴傻,高澄常常为此对其嘲笑。),让很多人都思疑是文宣帝行刺了亲兄,只是没有确实的证据证明,齐朝建立后,更是没有不怕死的人用这事去冲犯文宣帝,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高浚走后,高纬一向紧闭着唇,冷冷地看着头贴地板的老翁,不发一言。
“禀陛下,永安王携一老翁于殿外求见。”一名寺人跑入殿中,禀报导。“老翁?”高纬挑了挑眉,说道:“宣他们出去。”“是。”
便听高纬问道:“你想问你十九年,文襄帝遇刺前夕,你何故下朝后于北宫门前吟诵‘将军既来世,部曲亦罕存?’,莫非你早就晓得文襄帝会被刺杀?!”高纬虽是笑着,眼中却冰冷非常。
高纬喊道:“来人!”“陛下,不要,陛下饶命!”崔季舒叩首告饶。“那你还不想奉告朕本相吗?”高纬凉凉地问道。
崔季舒一听高纬是问这个,吓得立即跪了下来,颤抖地说道:“不,陛下不是如许的,老臣当然只是喝醉了胡乱吟诵的,不成当真的。”
高纬眼睛不经意地扫过老翁,却看到他的身材微微一僵。高纬眯了眯眼,想了想,喊道:“赵书庸!”“主子在。”赵书庸翻开小半的殿门,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