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丙寅,大阅。是月,土蛮犯辽阳,副总兵曹簠御之,败绩。
闰玄月戊戌,振淮、凤灾。癸卯,如天寿山阅寿宫。戊申,还宫。庚申,停刑。
冬十月甲寅,决囚。丁卯,视朝阅铨选。
秋八月丙子,礼部侍郎张四维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丁丑,河决高邮、砀山。戊子,免淮、扬、凤、徐被水田租。
仲春己丑,遣使分阅边防。
夏四月丙寅,诏表里官行久任之法。
三月乙卯,乞庆哈子撦力克袭封顺义王。
玄月壬申,许国致仕。甲戌,申时行致仕。丁丑,吏部侍郎赵志皋为礼部尚书,前礼部侍郎张位为吏部侍郎,并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
神宗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天子,讳翊钧,穆宗第三子也。母贵妃李氏。
■二年春正月甲午,召见朝觐廉能官于皇极门。
是年,乌斯藏入贡。
冬十月丙寅,礼部主事卢洪春以疏请谨疾,杖阙下,削籍。
三月甲子,免淮、扬逋赋。
冬十月丁卯,地再震,敕群臣修省。戊辰,停刑。
玄月甲申,如天寿山谒陵。己丑,还宫。
■二十一年春正月甲戌,李如松攻倭于平壤,克之。辛未,王锡爵还朝。辛巳,诏并封三皇子为王,廷臣力图,寻报罢。壬午,李如松打击王京,遇倭于碧蹄馆,败绩。
秋七月丁卯,吏部尚书孙丕扬请推补官员章疏,不报。戊寅,仁圣皇太后崩。乙酉,始遣中官开矿于畿内。未几,河南、山东、山西、浙江、陕西悉令开采,以中官领之。群臣屡谏不听。
玄月丙戌,奉两宫皇太后如天寿山谒陵。己丑,作寿宫。辛卯,还宫。
八月癸酉,停撦力克市赏。
秋七月丁酉,谕吏、户二部清吏治,蠲逋赋有差,来岁漕粮折收十之三。壬寅,遣御史督修江、浙水利。甲辰,修泗州祖陵。辛亥,草湾河工成。
是年,琉球入贡。
冬十月癸亥,停刑。辛未,河南水患,蠲振有差。
■十五年春正月壬辰,帑振山西、陕西、河南、山东诸宗室。
秋七月丁亥,初通漕运于密云。庚寅,察京官。己亥,戒谕廷臣,诏曰:“近岁以来,士习浇薄,官方刓缺,诋老成为无用,矜便佞为有才。遂使朝廷威福之柄,徒为人臣抨击之资。用是薄示惩戒,余皆曲贷。诸臣宜祓除前愆,共维新政。若溺于故习,背公秉公,开罪祖宗,朕不敢赦。”庚子,尊皇后曰仁圣皇太后,贵妃曰慈圣皇太后。
十一月己丑,余有丁卒。
六月戊辰,浙江海溢。戊寅,命抚、按官,有司贤否一体荐劾,不得侧重甲科。
冬十月己亥,土蛮犯广宁、义州,李成梁御却之。
冬十月辛丑,汰表里冗官。乙巳,振苏、松、常、镇饥。
八月丁酉,免河南被灾田赋。
十仲春甲辰,前礼部侍郎王锡爵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吏部侍郎王家屏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癸亥,罢开银矿。
三月戊戌,以旱霾,谕廷臣陈时政。癸卯,禁部曹言事,罢治京畿水田。癸丑,赐唐文献等进士落第、出身有差。戊午,久旱,敕修省。
十一月乙巳,祀天于南郊。
冬十月癸巳,京营军官哗于长安门。
八月壬戌,释奠于先师孔子。是秋,河决崔镇。
八月戊午,祀大社大稷。
十仲春己丑,谕诸臣遇事勿得忿争求胜。
十仲春乙亥,陈于陛卒。
三月癸巳,赐孙继皋等进士落第、出身有差。
夏四月己巳朔,日有食之,既。壬申,书谨天戒、任贤达、亲贤臣、远嬖佞、明奖惩、谨出入、慎起居、节饮食、收放心、存畏敬、纳忠告、节财用十二事于座右,以自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