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主,求得是武道,修得是剑道!现在,施主身上剑气凌厉,无坚不摧,可与天下群雄争锋,不是施主,又是何人?”和尚说道。
天下武学出少林!
“锋则必挫,刚则必折!那下一境地,莫非是要磨去锋芒吗?”独孤康问道。
这已经不是他能希冀的!
“贫僧,恰是少林方丈!”
少林方丈道:“这一境地,临时说是,锋芒之剑!”
少林寺,是他最后一次应战之地。这一次应战以后,独孤康将在华山之巅,与大辽国师枯骨尊者一战,是生是死,谁也不晓得!
一边说着,孤傲康与少林方丈,走向了少林寺庙内,赏识着寺内的风景。
说着,少林方丈用指头,在茶水中一沾,在桌子上画了一个圆圈。
在辽东,苦习十八年,成绩天赋境地;河朔与群雄争锋,比武论道,日渐成熟。而现在,到了少林,更是要见地一下这个武学圣地。
“就教大师尊号?”
顿时候,独孤康只感觉晨钟暮鼓,心中久久难以停歇。
“而剑道最高境地,则是无剑之境!”少林方丈说道,“道有三境,道在我在,可为大罗;我在道在,可为贤人;无我无道,可为浑沌。无我,非是我不存在,而是废除自我范围;无道,非是没有大道,而是废除大道范围!”
“就好似当年,后周柴荣打天下,靠的不是诡计狡计,靠的不是各式算计,而是心中热血,靠着凌厉锋芒。如果论及诡计算计,后唐、后汉、后蜀、辽国等,皆是人才辈出,柴荣不及也,却多次败于柴荣!”
固然这个少林方丈不会武功,可独孤康还是兴趣实足。不会武功,并不代表不懂武功,偶然旁观者清,内行比熟行更体味武道。
世上,习武之地多之又多,但是能称为武学圣地,唯有少林。
“完整舍弃外物,不是不消外物,而是将心放大最大。万物皆有限,唯故意无穷。心有多大,六合就有多大;心有多宽广,你的剑道就有多强!”少林方丈说道。
“到了这一境地,剑道锋芒还是在,却多了几丝窜改,多了几丝揣摩不定!”少林方丈道。
独孤康问道:“下一境地是甚么?”
男儿习武,如果不朝拜少林,是平生的遗憾。
而这时,小沙弥奉上了茶水
这一卷,名为剑魔,报告的是独孤求败的故事,报告我心中的剑魔。
“方丈,剑道分为几个境地?”孤傲康问道。
“下一境地,是甚么?”
穿过天王殿,厥后有大雄宝殿。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的神像,屏墙前面悬塑观音像,两侧有十八罗汉侍立。大雄宝殿以后,又有藏经阁藏书八百万卷,这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合。殿前甬道有明万积年间锻造的大铁钟一口,重约650公斤。藏经阁的东南面是禅房,是和尚参禅打坐的处所,劈面的西禅房,则是卖力欢迎来宾的堂室。
“剑道分为六个境地!”少林方丈道,“普通人,只是习练剑术,照搬别人剑招,毕生都未进入剑道的门槛,这是不入流剑道!”
在堂室坐下,孤傲康与少林方丈闲谈了起来。
方才走到山脚下,就看到一个和尚,仿佛在等人。见到独孤康上前,赶紧问道:“施主,但是风雷剑侠?”
独孤康点点头,有些明白。
“不滞于物,草木竹石都可为剑,此境地以微小之物为剑,可称为弱剑之境!”少林方丈道,“锋芒之剑、无常之剑、无锋之剑,皆是要借助外物,或是靠外物给心灵以自傲。而到了这一境地,完整舍弃了外物,唯有自我,唯故意灵是实在的!”
和尚说道:“施主,论剑于华山之巅,天下皆知,施主一起西来,岂能不入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