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人有藏於广野深山而安者矣,非珠玉国宝之谓也,葬不成不藏也。葬浅则狐狸抇之,深则及於水泉。故凡葬必於高陵之上,以避狐狸之患、水泉之湿。此则善矣,而忘奸邪、盗贼、寇乱之难,岂不惑哉?譬之若瞽师之避柱也,避柱而疾触杙也。狐狸、水泉、奸邪、盗贼、寇乱之患,此杙之大者也。慈亲孝子避之者,得葬之情矣。善棺椁,以是避蝼蚁蛇虫也。当代俗大乱,之主愈侈其葬,则心非为乎死者虑也,生者以相矜尚也。侈糜者觉得荣,俭仆者觉得陋,不以便死为故,而徒以生者之诽誉为务。此非慈亲孝子之心也。父虽死,孝子之重之不怠;子虽死,慈亲之爱之不懈。夫葬所爱所重,而以生者之所甚欲,其以安之也,若之何哉?
异宝
五曰:万物分歧,而用之於人异也,此治乱、存亡、死生之原。故国广巨,兵强富,一定安也;高贵高大,一定显也:在於用之。桀、纣用其材而成其亡,汤、武用其材而成其王。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父老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敷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该,东南向而唾。五员载拜受赐,曰:“知所之矣。”因如吴。过於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划子,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令媛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五员者,爵执圭,禄万檐,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故子之令媛剑为乎?”五员过於吴,令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六合至大矣,至众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觉得。为矣,而无觉得之。名不成得而闻,身不成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二曰:审知生,贤人之要也;审知死,贤人之极也。知生也者,不以害生,摄生之谓也;知死也者,不以害死,安死之谓也。此二者,贤人之所独决也。
是月也,命太卜祷祠龟策,占兆审卦休咎。於是察阿上乱法者则罪之,无有揜蔽。
是月也,乃命水虞渔师收水泉池泽之赋,无或敢侵削众庶兆民,觉得天子取怨于下,其有若此者,行罪无赦。
先王之所恶,惟死者之辱也。发则必辱,俭则不发。故先王之葬,必俭。必合,必同。何谓合?何谓同?葬於山林则符合山林,葬於阪隰则同乎阪隰。此之谓爱人。夫爱人者众,知爱人者寡。故宋未亡而东冢抇,齐未亡而庄公冢抇。国安宁而犹若此,又况百世以后而国已亡乎?故孝子、忠臣、亲父、交友不成不察於此也。夫爱之而反危之,其此之谓乎!《诗》曰:“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此言不知邻类也。故反以相非,反以相是。其所非方其所是也,其所是方其所非也。是非不决,而喜怒斗争反为用矣。吾不非斗,不非争,而非以是斗,非以是争。故凡斗争者,是非已定之用也。今多不先定其是非,而先疾斗争,此惑之大者也。
是月也,大饮蒸,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门闾,飨先祖五祀,劳农夫以歇息之。天子乃命将率讲武,肄射御、角力。
孟冬行春令,则冻闭不密,地气宣泄,民多逃亡。行夏令,则国多暴风,方冬不寒,蛰虫复出。行秋令,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地盘侵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