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氏,和现在许氏的母亲小蔡氏,她们生在费事之家,生父早逝,母亲带着她们再醮,这对姐妹跟着继父,才姓了蔡氏,蔡家也不是余裕的人家,小门小户,睁眼便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蔡家和朱家是拐着弯的亲戚,七八岁的时候,蔡氏就跟着她娘,常常到朱家打秋风,秋风打的次数多了,人嫌狗厌,便是如此,十一二岁的蔡氏,坐在公府上低眉扎眼的,倒像个呆愣的木头美人,戳一下都不动一下。”当初朱钦和李月议亲,李老夫人细心的探听过这个亲家的操行,现在回想着四十年前的事,朱老夫人很有本身的观点:“都说蔡氏在娘家没读过几天书,没有学问和见地,她最大的本领是为朱家生了一个嫡子,在我看来,她别的一项不逊于生儿子的本领,便是她能忍!”
李斐支起家来聆听。
“斐儿最大的题目,就是她的出身,在昆明,蔡氏借着陈太夫人,但是不时盯着她,都盯了这么多年了,选在一个最不得当的时候痛下杀手。”李老太太发声,也是表白了态度。
李斐看到四个一尺多高,半尺长宽的樟木箱子摆在条案的前面,挑挑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