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衿心下一动,想着何老娘这么一门心机的打发她给何姑妈做针线,不会是动了甚么亲上加亲的动机儿了吧?想一想她现在芳龄十二,何子衿实在感慨何老娘不愧是亲祖母,这会儿就筹算她的毕生大事了,何子衿道,“姑妈那边甚么袜子没有,我针线又不是很好,这不是明摆着露怯么。到时祖母的信由我来写,姑妈一看我那一笔好字,也晓得我有才学哩。不比做针线好。”
压服了何老娘,何子衿去院子里遛达遛达,这年初儿虽风行亲上加亲,且,也不一订婚上加亲生的孩子就有不敷之处,只是,何子衿仍不想冒这个险。不管是姑表做亲,还是姑舅做亲,何子衿都不是太乐意。
何子衿道,“不是有前儿买回的鲫鱼么,养好几日了,恰好做道鲜笋鲫鱼汤。”
李嫂子忙道,“亲家太太叮咛就是,都是我们分内之事,哪敢当得一个劳字。”
送走陈二奶奶,何子衿道,“二伯娘欢乐的都快魔怔了。”
何子衿正欲说话,翠儿出去回道,“芙蓉县冯家打发人过来了。”
第139章 信至
便是何子衿也得佩服何姑丈追求的本领,真是只要世人想不到,没有何姑丈追求不到的。
周婆子笑,“那里是买的,我们后邻白太太家在山上有片竹林,今春和缓,我返来时见着白太太拎着一大篮子,非给了我几个。大女人最爱鲜笋的,中午用腊肉炒来吃吧。”
何老娘点头,道,“这么大老远的把年礼带返来,他们也受累了,中午叫周婆子多烧几个菜,叫阿余陪她们一道吃。你去瞧着把屋子清算一下。”
沈氏一乐,倒是很了解陈二奶奶,道,“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哪个不肯意后代有个好姻缘。”
何老娘又问,“晋中那地界啥样?可吃的惯?可住得惯?”
何子衿趁机点一点何老娘的私房,说,“这个恰好做身春衫穿,阿谁做个秋冬做衣裳好。”
何子衿道,“晋中气侯怕是比我们这儿枯燥些。”
何子衿笑眯眯地,“祖母就放心吧。”
何子衿道,“做一双鞋,起码得一个月,怕来不及哪。”
何老娘自发是很故意眼儿的,她问了李嫂子,晓得她们待三月中就启程去晋中了。既如此,先令沈氏备了些给冯家的东西,留李嫂子等人住了两日,便叫她们回了。何老娘道,“我这里也有给你们大爷大奶奶的东西,只是一时备不齐,你们既是三月中才走,到时我备齐备了,叫子衿她爹带去,劳你们带回晋中给你们大爷大奶奶。”
李嫂子笑,“是。大奶奶在晋中时也常提及亲家太太、亲家大爷、亲家大奶奶、亲家大女人、三女人、大少爷、念少爷。”
何老娘想了想,嫌丫头电影不顶用,“如何手如许慢。”退而求其次,“那就做双袜子吧,要细细的做。”
“另有些。只是怕未几了。”
何子衿正理邪理一大堆的压服了何老娘,何老娘叮咛道,“那你好生练一练字,到时可得把字写好。”
来的女人一个姓李,一个姓王,有些年事,瞧着四十高低的模样,那姓李的女人笑道,“原是大爷大奶奶年前打发我们往家送的年礼,晋中那边儿离我们这儿实在太远,路上气候不好,担搁了,我们是过了年才到的家。一到家,太太就打发我们给亲家太太送来了。亲家太太尽管放心,大爷大奶奶连同两位小爷在晋中都好,只是惦记亲家太太。大奶奶说,您老必然要保重身子,不定甚么时候大奶奶返来看您。”
何老娘听了非常欢乐,连声道,“这就好这就好。”
要昔日不提,何老娘也不如许惦记。现在冯家下人一来,何老娘心提的高高的,听这李嫂子说了一通,方堪堪放下心来,何老娘道,“他们好就好,我在家里能有甚么事,不过是惦记他们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