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争经历不敷……大明王朝没有匿名论坛的坏处啊。
“我地天!你们都干了些甚么?这要逼死多少性命才气把这些东西给拉过来?”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虽说实际上多数是祸害一方,但大多数县太爷,只要不是搞得太天怒人怨,离职时万民伞,万民匾之类面子工程还是要做一做地。只不过穿越众可向来没想过自家也能得这个——阎王大夫石亦生倒是常常能收到这类东西,但这是因为他的医术,跟政治无关。
“是本府一个姓吴的秀才亲身送来,此人仗着家里有几个小钱,夙来好言多事。”
“这类情势主义还真不能免。如果一家能够免税,那其他近似家庭岂不是都能够免?我们这是第一次收税,哪怕仅仅建立一个情势,也是有其需求的。”
因而他们直接把这块匾扔到了王璞那边——自打州府学官跑掉今后。他这个正宗进士也顺带办理本地的读书人。让他给看着办好了。
对于诸位读者朋友的厚爱,只能说感激。
“那还不如干脆免掉算了,搞这类情势主义有啥意义?”
而最让老解他们抓狂的部分则在院子里——那是一个简易牲口棚,几十头小猪猡在内里哼哧哼哧的叫喊着,隔壁却又关着十几条猎奇的毛驴,老是伸长脖子想去拱小猪仔。再加上仗着身材娇小在栅栏裂缝之间钻来钻去的大群小鸡小鸭明白鹅……他们的堆栈大院基地里一片狼籍。
就算要送。也不该是挑在这时候送来吧?只不过当那块匾额被送出去以后,大师才发明这匾送获得恰是针对当前——牌匾上书五个大字:
“这匾谁送的?”
——真如果占据了一两年今后,治下老百姓还是这么穷得叮当响。那他们也没脸来收这个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