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卖这个,卖的是豆腐,豆花是免费赠送的。”小郎君指了指那四个方框。
沈小漾俄然感觉,菜谱这个金手指也是不错的,固然不能治病救人挽救天下,好歹能让更多人混口饭吃吧。
“但是,哪有这么干的,他们一个月后学会了,你们卖甚么?”
“来,常大叔吃个红豆包。”红豆包是沈小漾早上起来煮豆花时做的,她和沈二郎都还没吃早餐,这会翻出个油纸包,递给了常老五一个,余下的和沈二郎分着吃。
东西卖完了,沈小漾和沈二郎清算摊位,将碗勺锅子洗濯洁净,这些东西分了几趟运过来的,幸而东十三街离菜肆不远,不然也赶不及。
“当然喜好啊。”
城东菜肆是宁安县范围最大、食材最多、人流最旺的菜市场,不管是大户人家、中小饭店、布衣百姓都爱来这里采买。
买了豆腐尝过豆花的人们纷繁问道:“这豆花卖不卖?”听到不卖以后非常可惜的走了,也有忍不住多买几块豆腐就为了再喝碗豆花的。温热芳香的豆花喝下去,仿佛满身都熨帖了。
“二郎喜好挣银子啊?”
炽热的不止是常老五,辰时一到,菜肆里人潮涌动,摩肩接踵,沈家豆腐摊前更是挤满了人。豆腐固然是新奇事物,爱吃螃蟹的人却很多,特别是寻求新独特异的大户人家们,采买是挖空心机选最好的、最新奇的、最奇特的食材给主子们,说不准哪天一道奇特的菜就能让他们获得喜爱。
瞧见这晶莹如玉的一碗别致玩意,常老五有点不美意义:“这如何好,你们还得卖呢。”
“放心,我们今后还会挣到更多银子,睡在银子上面都行。”
伸手不打笑容人,常老五摊位被抢虽有些不快,也只好怏怏不乐说了声:“早。”随即在中间摊位摆好菜筐,拿出杆秤。
沈家人是不是脑筋里有坑?
常老五摇了点头,公然小娃娃就是天真,哪怕把这技艺卖给别人,也比送出去好很多。沈大好不轻易留下点东西,不希冀他们留住,也不但愿看到如许吧,如果看到了估计会破口痛骂吧,如许的败家子可不是谁都做的了的。
菜肆大部分摊位都是通例摊位,摊贩们每年插手官府的投标所标来的,付出了一年的房钱后,便能放心卖上一年菜。也有小部分临时摊位,每日都有人争夺,需得早早过来占有位置。
至于招学徒这条,常老五表示本身见过的世面实在太少,谁家的独门技艺不是藏了又藏,恐怕被偷学了去!哪怕招学徒,不学上个三五年,给徒弟家做牛做马,又那里学的了外相,俗话说:“教会门徒饿死徒弟。”真本领可没有那么轻易学到。
眼角余光瞄见那小郎君站起来翻开了大木桶盖子,取了个碗,舀了些白花花的东西,撒了吧不晓得是糖还是盐的出来,添了个勺子,两只小手端到了他跟前。
摊贩们忙着择菜,翻开包装、撕掉烂叶、切掉菜根、撕掉外皮、剖腹切鱼、开膛杀鸡……地上敏捷积满各种渣滓,而后又有人快速的打扫洁净。不过大半个时候,菜肆便从空荡荡变成琳琅满目、充满生机的一幕。待第一拨采买带来,还价还价的声音又让这生机更上一层楼。
第一次菜肆豆腐大卖,沈小漾天然高兴,不过她的目标却不是卖豆腐,而是让人们晓得豆腐,对做豆腐感兴趣的人能来找她。
“甚么时候开端?”
来的恰是沈小漾,和常老五打过号召后,她将三个支架子在长条凳前一字摆开,这是三个布告牌,其一写着:“卖豆腐,送豆花”,其二写着:“现煎豆腐,免费试吃”,其三写着:“招做豆腐学徒,学期一个月,包吃不包住,包管学会做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