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对品得趣,知心两人相对喝茶,虽未曾了解,或不必多言,即因喝茶而心有灵犀一点通,或推心置腹述衷肠,此曰得趣也;
易天也捧着茶碗,轻嘬一口,含在口中细细品啜,同时闭目沉浸在那文士所描述的意境中,顿觉这淡淡的茶香中,品出的倒是这六合间至清、至醇、至真、至美的神韵。
所谓独品得神,一人独对青山绿水,以喝茶,心驰宏宇,以喝茶,神交天然,物我两忘,此曰得神也;
“鄙人既无重金,亦无绝活,那就在楼下寻些安逸吧。”易天并不觉得意道。
很久,易天正色说道:“鄙人曾闻,前人论茶,有独品得神,对品得趣,众品得慧之说,始终不解其意,明天与中间对品,顿觉其意,顿觉奇妙。
“小哥所谈乃是世俗之论,人生活着不免不为尘凡所染,其心其志必遭名利所累。
所谓随缘,有缘是缘,无缘亦是缘,那缘却在有无之间,何来之缘?”
有多少人在喝茶中,思忆‘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的清幽深远的光阴;细品‘静水清山碧敛客,万绿挥臂随东风’的雨后春光,轻怡舒爽的感到;
有多人饮茶而体味‘迟疑渔竿轻试水,懒来睡春忘东西’的澹泊清远;吟唱‘黑鸡啄绿犬吠友,蝉鸣江民风单舟’的故乡妙韵;
二楼公然风格不俗,匠心独具,一应亭榭式布局,山墙回廊间流水淙淙,珠帘低垂处雅间隐现,入得其内,茶香缭绕,真有点“庭有山林趣,胸无尘俗思”意味。
所谓随心,欲由心生,随心所欲,则心难道为欲所累?
一间临水雅间内,那文士待易天入坐后,稍稍抱拳道:“鄙人冒昧相邀喝茶,实为机遇而至,小哥不必介怀。”
“中间之言,颇具禅意,鄙人极其受教。然,三随之说世人却知易行难,鄙人也有几处迷惑。
此人帮手持一把折扇,面含笑意的望着本身,令人一见便生好感。
那文士闻言,文雅地一笑,捧茶清酌一口,不疾不徐地说道:
或许,他从将来过普通。
“那客长但是大大的划不来呀,不但茶资贵上百倍,并且只要半个时候的逗留。”那茶博士见易天如此问话,言语尚还恭敬,可眼神中不免有些轻视之色。
所谓天道天然,大道无善恶之分,随性即遵天道。世人常言欲由心生,岂不知心乃欲生,无欲也就偶然了。
此时,天气已近傍晚,夏季的落日将河边的树木,拉得格外颀长,倒映在河面上,随风摇摆着,在支离破裂中泛动着。
易天心中略有疑虑,但见这文士辞吐儒雅,并无歹意,也抱拳浅笑道:“中间相请,鄙人幸运之至,那里还会有半点介怀呢。”
那文士长身而坐,淡但是平和地说道:“人生随性,相逢何必曾了解;人生随心,境由心生无拘束;人生随缘,明复缘散尘凡中。
所谓随性,人道有善恶之分,善则助人,恶则祸世,岂能一味随性?
而那佛教所秉承的缘字,便是空,也是色,空色相(百度搜刮 本书名 + 盗梦人 看最快更新)生间,就有了缘生缘灭,以是小哥的何来之缘一问,刚好符合缘之妙义呀。哈哈。”中年文士兴之所至,抚掌大笑道,样状极其萧洒。
易天循着声音昂首看到,二楼的梯口处,站立着一名中年文士,身着白儒袍,头戴文士巾,白净面皮,英挺俊朗,颌下几缕长须更显神采超脱。
现在,中年文士正轻摇折扇,笑而不语地受了易天一拜。
看着窗外风景,易天忽感有一种隔世重生的况味,或者飘然间洗尽俗世铅华之感,刚才产生的统统,仿佛梦中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