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边关重镇,大同镇那是花花天下,榆林镇就是一穷二白的贫苦县。
由此能够清楚的看到,这个处所的屯田是见鬼的,底子没有多少粮饷。物质根基要靠内里输入。其费事可见普通。
六月二十四日上午,张昭率部到达定边县。七天的时候,新军卫行进约400余里。
方珍和赶来的两个儿子方储、方俨在路旁看着这一幕。换言之,他们以别的一种体例结束了放逐。
严把总脸上带着奉迎的笑容。新军卫的批示使是正三品,而守堡的把老是正六品。这内里的差异太大。“张批示稍等。下官已经派人去叫方氏父子。”
严把总自是满口承诺,“小事。小事。”将文誊写就,盖印后交给张昭。
方珍五十多岁的人,曾经的正六品通判,给一个不入流的、四十多岁的堆栈副使吼着,还是安静,“好的。鄙人这就做账目。”渐渐的走到书桌旁,埋首在成堆的账目中。
清平堡的通衢上,一队队穿戴红胖袄的士卒背着行囊、扛着燧发枪,排成整齐的行列走过。一名面貌俊朗的青年骑在一匹雄浑的白顿时,严把总正在他马前回话。
他说的是保国公朱晖将新军卫当作后卫利用的事。
…
堆栈副使讪讪的道:“老方,你哭甚么?恭喜你要分开清平堡,另有半子照拂。这是大功德啊。昔日,嗨,昔日,总之多有获咎还望你包涵。”
萧敬刚接到密信,想一想,保持沉默。如果天子晓得新军卫正作为雄师前锋即将和蒙古马队交兵,天子怕不会给保国公朱晖这个考语。朱晖较着是公报私仇。
那么,新军卫会有伤害吗?他们会打赢吗?
方珍嗓子有点哽咽,看向张昭,道:“多谢张批示给我带来家书。你和小女…”
明史记录,榆林镇的军饷:主兵,屯粮五万六千馀石,地亩银一千馀两,民运粮料九万七千馀石,折色银十九万七千馀两,京运年例银三十五万七千馀两。
方珍在堆栈里当书吏。堂堂两榜进士,给一个生员都不是堆栈副使当部属。方储是生员,三十多岁,跟着清平堡的严把总做事。方俨则是去种地。
榆林作为边镇。固然人丁很多,但倒是真正的苦寒之地。其地最瘠,饷又最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