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弼一听,心说好嘛,这是当我不识货,黑着心宰我呢。现在的米价,差未几一石白米在一两银子高低浮动,这个价比起嘉靖,万积年间已经上涨了快一倍了,但这还是好的,依着明末天灾不竭的德行,这米价另有很大上涨空间。
“这土豆是西洋番人爱食之物……”马铃薯摊主说到这,恨不得又给本身一个嘴巴,又说错话了,如何就不长记性,他也不吹嘘了,直接道,“这土豆一斤值银两分三厘。”
中间的袁若华也不承诺了,数落道:“文弼,你又混闹了,这土豆买几个尝尝鲜就是了,还全买?望山叔给你的银子,你就是这么乱花的?”
马铃薯摊主难堪的道:“这代价已经很公道了,这是从南洋贩来的奇怪货……好吧,你要买,一斤算二分二厘!”
马铃薯摊主道:“他的船已经走了,买了货色,又下南洋了。”
他懒洋洋的回道:“是一名我识得的客商朋友从南洋贩来的,那边人叫它土豆,这东西在南洋很受欢迎,是西洋番人爱吃的东西,可惜他贩到这里,卖的却不好,就送了一点给我。”
袁文弼又问他道:“你阿谁客商朋友在哪,你能不能找到他,他手上另有没有这土豆?”
袁若华盯着他手中的这所谓的马铃薯,面上的神采半信半疑,看对方把这东西吹的,还甚么天赐之物,真能有这般奇异吗?如果之前她定然不信,但自从对方制出了雪盐,还开挖了盐田,她就有点看不透,不能必定了。
“我看你这摊子上的土豆,也差未几一石百来斤,全买我只出二两银子,再多也没有,你不卖拉倒!”袁文弼摆出一副你不卖就要走人的架式。
然后两人便在那边筹议好了,等摊主归去以后,顿时就把那三石的马铃薯给运过来,卖给袁文弼,至于代价也说好了,一石土豆二两银子,皆大欢乐。
袁文弼顿时甜甜一笑,道:“另有三石啊,太好了,只要代价合适,这些我全要了!”
可惜他不是崇祯,只能顾本身这一亩三分地,现在找到这马铃薯,起码这村庄里的人不消在这个天灾不竭的年代,为粮食忧愁了。
马铃薯喜好高温,现在已经入冬了,以这里的气候前提,开春一月份便能够种下,蒲月份收成春薯,玄月份还能够种一茬,十仲春份收成秋薯。
袁文弼笑着道:“那你现在就把摊子收了,帮我把货送家里去。”
他想,他如果崇祯天子,要保住江山还是很轻易的,只要找到马铃薯,红薯,玉米如许的高产作物,大力推行,只要老百姓能吃饱饭,谁还跟着那些流寇干那杀头的买卖啊。
袁文弼道:“当然是真的,这是天赐之物。”
“就少一些呗,少一些,石头哥就买你几个!”中间围着的一众小火伴也跟着一起起哄。
“老板,瞥见没有,你这土豆卖得太贵了,底子卖不出去,少点吧。”袁文弼借机砍价。
而摊主说的这土豆价,比起米价又高了两倍不止了,这不是用心宰人吗。
“小贩,这是甚么东西,果子么,如何卖?”一个妇人被这群小孩儿围着的马铃薯摊子吸引过来,猎奇问道。
“好说!”马铃薯摊主这时拿起阿谁小元宝,刮了刮,肯定是上好的五两官银,不舍得剪开,便拿出戥子称了三两碎银给他。
马铃薯摊主一下苦着脸,晓得本身又说错话了,西洋番人爱吃的东西,那是贱东西,大明百姓更要看不起了。
不管它,这位小少爷想吃土豆,就卖给他呗,有钱还不赚吗。
袁文弼懒得理睬她,只看着摊主道:“老板,你就痛快说个价!”
不过他的买卖也不如何好,市集上的人,对这类没见过的东西,还是抱有很大的思疑态度,代价又比较高,以是根基处于无人问津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