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应泰接到天子的旨意,立即明白了八九。他找来贺世贤、薛国用、李名誉等人筹议。
逸晨与王小虎编入了总兵尤世功的麾下。整日里,逸晨与王小虎形影不离。白日,他们一人扛着枪,一人抱着刀,跟着其他兵士一起练习。早晨,他们偶尔换着班地停止守城。
贺世贤不敢再说别的,只得气哼哼地低下了头。
因为沈阳在火线,而广宁非常靠后。身在广宁的总兵李名誉部下却不到两万人。看着贺世贤部下眨眼间多出来那么多的兵卒,广宁总兵李名誉的眼睛开端有些发红。
薛国用悄悄拍了拍李名誉的肩头,叹了一口气,然后走出了厅堂。
兵部尚书崔景荣出班启奏:“启禀陛下!那贺世贤拥兵自重,不成不防。不如陛下下一道圣旨,分离了贺世贤的兵力。”
没几天,袁应泰给天启天子上了一份奏折,言明贺世贤坐镇沈阳,位处边疆,不成等闲减兵。并将萨尔浒之战的经验报告得极其详确,总之一句话,对于金兵,决不能以少胜多。
袁应泰闻言拍案而起:“广宁地处火线,若沈阳,辽阳不失,金人毫不会达到广宁。如果你不肯保卫广宁,归去歇着便是,我让侯世禄代替你好了。”
贺世贤与尤世功分歧,他可不管阿谁。来了我就收,不管是谁。短短三个月,贺世贤的部下就招募军兵近七万之众。
大臣们谁也没再说甚么。天启天子就坡下驴,准了袁应泰的奏请。
李名誉一听就傻眼了,刚想把话拉返来,袁应泰拂袖而去。
历朝历代的天子别的不怕,就怕底下的将军拥兵自重,图谋造反。天启天子听崔景荣这么一说,立即传旨给辽东经略袁应泰,命他将贺世贤的七万雄师分离驻守,沈阳留三万,其他分至辽阳,广宁,宁远三城。
袁应泰深知萨尔浒之战,就是因为明军的兵力分离,小觑了努尔哈赤,才终究失利的。以是袁应泰对于薛国用的建议不觉得然。薛国用见熊廷弼涓滴不为所动,心中很不欢畅。
李名誉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最后向当时的辽东巡抚薛国用打小陈述。这位薛巡抚深觉得然,并向经略袁应泰建议,贺世贤部下的军兵太多了,不要让叛降的军兵再归于贺世贤的麾下。
李名誉同为总兵,行伍出身,他实在压不住火,顶撞道:“经略大人,您未免太偏疼了。沈阳城当然首要,但辽阳,广宁就不首要了吗?沈阳不过四卫之地,而我广宁便有十一卫之多。沈阳拥兵七万之众,而我广宁却不到两万。比拟之下,我广宁更加难以保全。”
说罢,把两位总兵给轰出来了。
袁应泰方才代替熊廷弼不久,并且临上任时还写了一道奏疏要求天子和朝中大臣千万别扯他的后腿。现在这才上任几天,就有人在前面搞事情,即便天启天子脸皮再厚,也总要顾点脸面吧。何况袁应泰与朝堂上的官员干系一贯都处得不错,还能如何着,总不能不到一年再换个辽东经略吧。
袁应泰当初就对熊廷弼的这个决定非常不满,见尤世功与童仲揆死力反对接管叛逃的明军,就气不打一出来。再看袁经略的那张老脸,呱嗒一下就沉了下来。
袁应泰看了一眼身边的薛国用与李名誉,说道:“本官以为世贤的话固然粗了些,但确有几分事理。沈阳乃火线要塞,单凭三万将士,恐怕难保沈阳全面。”
“你们晓得甚么!这些人都是我大明的子民。当初投降大金,也是迫不得已。今番叛军儿郎,思念故乡亲人,情愿弃暗投明,我怎能断了他们的归路。此事,无需再议,下去吧!”
而到了袁应泰接任辽东经略,一改熊廷弼本来的主张,命部下各部收纳这些曾经的叛将与叛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