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二年的大明已经病入膏肓,几近是药石有力,前路漫漫,可不是一支无敌雄师就能复兴皇明。
刻工浑厚答道:“活字本钱高,并且排版也不易,少量印刷还是雕版比较便利。”
九巷十八曲,曲曲通幽,幽深处便是和顺乡,和顺乡也是豪杰冢。
那满脸风霜的刻工道:“这要看刻的是甚么字体,如果要颜、柳、欧、赵字体的刻版,那就慢了,一天只能刻百把个字,而如果普通的宋体字,也叫匠体字,这类字体固然不甚美妙,但笔划横平竖直比较好下刀,一个谙练工匠一天能刻两百多字一我这里的书工只会写宋体字,若要礼聘善楷书的书工那工银不低。”
马城此时倒想起鹿鼎记里的韦小宝,不也是出身扬州,沿着那河去了都城么,运河就象血脉一样贯穿着这个都会。古扬州的核心是会稽了,就是现在的绍兴,这里中国东南山川美之最在繁华似锦的九巷十八曲喝了一回花酒,有柳自华这等绝代才子在侧,马城天然对沿街卖笑的庸脂俗粉提不起兴趣。
汉社,是马城想出来开启民智的第一步,虽只是一小步,意义却极其严峻,这是皇明复苏之士开启民智,与老派文人争夺话语权的第一步。县户房老吏给常氏书铺房产、现存的刻版、刻版用的梨木和纸张统共估价一千二百两银子,这应当是高估的,马城也不计算,就按常家以一千二百两银子入股汉社书局,十两银子一股,那就是一百二十股。
武人就是武人,文人就是文人,泾渭清楚,井水不犯河水。
身侧才子眼神有些迷离,问过方知,此九曲十八弯的幽深巷子,竟是她发展之地,八岁前她便住在这烟花柳巷里,令人振腕。却又让马城想起一句话来,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这三绝才子幼年时也有一段酸楚旧事。马城顺着她的视野看畴昔,便看到一名擦胭脂抹粉的半老徐娘,心知多数便是她的养母。
马城笑纳,将这汉社从开原,蓟州开到江南,免不了要弄个书局印发刊物,以扩大影响力。现在江南厂卫横行,正在大拆特拆各地书院,这就给了汉社在江南生长的天赐良机,这大明版本的文艺答复虽举步维艰,到处碰鼻,马城却坚信有一天会成为支流,不搞文艺答复怎能束缚思惟呢。
欧洲就有先例,欧洲文艺答复抵挡的上帝教神权职位以及虚假的禁欲主义,和马城的假想不谋而合。欧洲人是借助古罗马,古希腊的文明表达主张,马城的假想是借助培植的汉唐文明,突破程朱理学对文明的把持。这也就是天启年间,阉党横行,才有这类千载难逢的良机。
话语权,这个东西实在是太可骇了,读书人的嗓门大呀。
马城想在大明朝开民智,一声感喟,任重而道远呼,还是要从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