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的神采一向在李实眼里,他微眯了一下,内心如有所动。
第二本,说的是周正读书的时候,欺负师长,乃至还脱手打了教员,震惊全部府县。
开初天启还看的津津有味,这前面就显得腻烦了。能编的都编了,前面就显得毫无新意,千篇一概。
这些较着都是胡说八道,就是为了弹劾周正,天启看的津津有味,又换下一本。
天启顺手拿过茶杯,却没有喝,目光悄悄的看着门外,道:“李实,你说,首辅他们真的是一心为朕,为朝廷,为我大明吗?”
“现在是甚么模样?”天启又道。明显,他也晓得,这些是端方,但朝廷各部分早就不安端方行事了。
实则上,也就是推委,向上推委,向下推委,推委不了才一群人硬着头皮共担。
不远处一个内监转过身,回声道:“奴婢遵旨。”
李实没看周正的奏本,但察看着天启的神采,内心俄然格登一下,预感不好。
这还是弹劾周正的,这道奏本里说周正小时候偷看邻居少妇沐浴,还做出肮脏事,品德废弛,不配为人,更不配入仕。
天启皱着眉头,看着两道奏本,冷静一阵,道:“李实,湖州那边的案子,监察御史普通会如何做?”
不远处一个内监小步跑过来,将奏本端走。
天启看到这么多奏本,本来还是愁闷,感喟,但翻开以后反而眼角暴露笑意来。
天启看的忍不住想笑,放到一边,看了眼左手边的一张张小纸条,见都是周正的,顿时来了兴趣,一本一本的看去。
他起首建议鼎新辽东的办理体制,权责清楚又同一的七人巡抚衙门,集权制衡,打击贪腐,建立清楚的军队招募,组建,练习,批示,作战轨制,军饷发放,查对机制;继而是在辽东设立三道防地,进可攻退可守;后是加强对建虏的监察,渗入,谍报汇集;最后是军饷来源,周正建议一是军垦,二是商税,稳定辽东方方面面,让朝廷不被辽东拖累,集合精力处理关内的各种题目。
‘看来,周正真的是进入帝心了。’李实神采淡然,内心却非常警戒。如果周正被天启记着,并且内心有了某种设法,他就要谨慎谨慎了。
――李恒秉的奏本。
李实没看到周正奏本的内容,却看到了内阁票拟的‘兵部详细’四个字,神采不动的躬身,谨慎的道:“陛下,元辅老成谋国,夙兴夜寐,当然是一心为了万岁爷。”
现在大明是多事之秋,不晓得每天有多少奏本,但内阁票拟大部分内容都是‘伏请圣裁’、‘恭请圣断’、‘某部详议’、‘某日廷议’等等。
天启说完,俄然转向李实,道:“对了,周征云还在诏狱吗?”
不晓得过了多久,他缓缓合上奏本,神采晦涩变幻。
天启明白了,合上李恒秉这道弹劾奏本,道:“留中吧,此后凡是弹劾周正的,一概留中,也不要拿给朕看了。”
天启已经想好了,毫不会答应周正去官的,朝堂上要有个不一样的声音,那才风趣。
天启顿时冷哼一声,送到嘴边的茶杯又放下,神采冷酷的看着周正的奏本,半晌道:“他们不是想拖吗?朕就让他们拖,周征云这道奏本送去通政使司,公开。”
天启现在已经腻烦别人弹劾周正了,还是皱眉看完,而后又拿起那道盖着周正监察御史大印的公文。
弹劾周正的这些奏本,极尽夸大,乃至于肆意编造,一眼看去就晓得是假的,恰好这些人说的是一本端庄,煞有其事,洋洋洒洒,还公开上书,恰好字里行间还底子找不出甚么马脚来。
李实不晓得周正奏本里写了甚么,但天启的态度非常较着,那就是对内阁,对首辅黄立极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