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拱手相邀,与李志明一同转今后院。
李大一拱手,回道,“团练使督军清河渡,筑硬寨设卫戍,只等靖海营粮秣运抵,马上渡河。其间,团练使已经得大人之命,以弱流寇底子的名义筹船摆渡对岸的流民过来吴郡,本地府县乐得闲看,诸事统统井然。”
两位李大人走到近前,正要和钱三赵四号召,西厢门吱呀一声,开了。
还是钱三在这方面天赋绝高,又第一个扑上去,抢过自家千户大人手里的麻袋,到一边安设。
“流民者众,县库所备的生铁精铁亦都造了斧铲分发,开山砍木平常事。只是引渠不易,农园令已数度入山,考据蓄山川雨水两法,以水车并举,对付开荒诸事。”
门扇敞开,忽的一物从门内窜了出来,折着个儿打滚扑到了赵四脚下,吓得赵四‘妈…妈呀’的一跳。
李志明答道,“皆愿,且是平借,一年为期,一借一返。”
“李大将军一贯可好,一晃有半个月未见了吧。”胡麻县丞李志明正在县衙大堂的客座上溜茶水,待瞥见栖霞军的参谋将军李大快步走了出去,放下盖碗,起家相迎。
赵四奔前院,和一个衙役擦肩,那衙役几步到了近前见礼,禀告众官人,吴王世子和郡主都在门外了。
李大听千户大人说的慎重,一字一句的记,明白了意义,很当真的点头称是。
世人都是一凛,定睛观瞧,赵四脚边上的竟是一只麻袋。
世人见礼,韩三草草道一句‘诸位辛苦’带着两个位面的暑气,先奔着水盆就去了。
又说了几句,韩三转头问李大,“军中可有大事?”
韩三也不能站干岸上看戏,假不假是叫姐夫的,今后偶然候还得找点专业的质料送畴昔,别把好好一片地给整内涝了,岂不又得华侈一张换地卡。
韩三接着说,“再有这两包东西,都交给崔咏云。轻的是草种,在半山原圈一片草场,起码要按着七八百匹军马的范围圈地。重的,是我这些天祈拜六合,上赐的化外良种,随随便便一亩地就有三四千斤的出产。更有半山膏壤,不养十万人马如何显得出仙家的手腕。”
韩三吃力的拽着麻袋,额角眉梢都见了汗,瞥见门外的人都站着傻看,内心老不乐意了。
洗手擦脸,一手端茶碗,一手……赵四总算趁着钱多多腾不出身先手了一回,抢前千户大人一个身位拿到葵扇,细嚼慢咽的帮大人打扇乘凉。
“天时不早,我与大人同去。”
这……不等世人脑筋打弯,又一只麻袋从西厢门内走了出来,一荡一荡的,比前个沉重到不知那里去了。
李志明应道,“下官免得。”
“兵员三日前就够数了,没马,只练习行列。”
韩三踢了踢桌边躺着的麻袋,又叮咛赵四去拿纸笔过来。
知否百科上如何种土豆这一篇,韩三已经背得熟了,抄给二姐夫照猫画虎,也免得他再费时揣摩。
仍旧是胡麻县衙后院的西厢,某千户大人仿佛在这里躲出了瘾头,每次闭关都在此处。
这读书民气真野啊,给个农园令的官儿恐怕华侈了,都敢揣摩在半山蓄水造湖了。
“哦?你借粮的时候没漏甚么口风吧。”这世道还能遇见这类功德?韩三打死也不信的。
韩三又问,“西山路渠如何了?”
这倒是个没想到的,总觉得乡里短弊,从早餐看到晚餐就算长远了,竟另有风云会际的志向?韩三转念又一想,也合当如此。
天时渐晚,日头就剩下一丈高的时候,李大急仓促的走进栖霞镇上的胡麻县衙门,身后两个长顺手上都抱着很多卷宗,小跑着才算跟上李大的步子。
“下官明白,定会严考这些人等,必不在赋税数筹上让大人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