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大章大惊失容,礼部员外郎虽说是从五品,不如信王府的长史品级高,但有晋升的机遇,说不定还能当上尚书,执掌一部呢。如果当上长史,到时候跟着信王进山沟数虫子,这些年书不是白念了?
天启皇上思考很久,道:“顾爱卿说得有理,要不这个长史让你去做吧。”
想不到朱由检竟然不出言反对,这让东林党人感觉一拳打在棉花上,没有任何快感。
众官员一个劲儿地在内心说,我反对,但是毕竟还是没有人敢说出口。
但是朝堂里东林党虽多,但也有很多非东林党官员,他们可不管这些。朝会一开端,御史崔呈秀就启奏道:“陛下,昌平州百姓诚笃取信,天下闻名,他们托微臣向皇上求个恩情,将昌平州改成信州府,请皇上恩准。”
先输一场的东林党官员终究盼到了册封信王的这一刻。
东林党人弹冠相庆,明天把朱由检的推上信王的宝座,明天就把他发配到广信府,去山沟里数蚂蚁玩。朱诚再如何聪明,恐怕也看不出这一点,还觉得占了多大的便宜呢。到时候信王就蕃,让你哭都找不到坟头。
户部尚书李汝华出班道:“臣在此。”
叶向高怒道:“你敢!”
倪文焕字字诛心,东林党无话可驳,但是又不甘心失利,只是哀告皇上不要将昌平府改成信州府。
朱诚上前一步道:“皇上,您大婚是17岁。信王是您的弟弟,到处以皇上为表率,以是他决定在17岁才结婚,请皇上恩准。”
礼部员外郎顾大章仓猝启奏道:“皇上,不成。”
天启天子笑道:“既然没有人反对,那么朱诚,你就当这个信王府长史司左长史吧,可要好好帮手朱由检哦。”
李春烨头也不抬,随口答道:“现在消息太少,把反对将昌平府改成信州府的官员名字记下,到时候好写成消息公布。”
朱由检说道:“朱诚可不是白身,皇爷爷在的时候是王府长史司典簿,皇上哥哥又封他为王府审理所审理副。从出身上来算,他现在已经是顺天府的文解元和武解元,即然是举人,当然能够仕进了。”
内阁首辅叶向高,见李春烨开端记录,感觉有点不妙,问道:“李春烨,你在记甚么?”
由通政司办理,为了节制言论,魏忠贤往通政司塞了很多亲信,可惜他的亲信资格太浅,一下子升任高官,难服悠悠众口。李春烨算是比较超卓的一个,被任命为通政司左参议,卖力。
御史倪文焕轻哼一声道:“顾大人,信州的建制是蒙元的叫法,太祖高天子摈除鞑虏以后,于洪武三年撤消信州府,改成广信府。顾大人念念不忘信州府,是不是想请蒙元返来呢?”
接着朱由检走到叶向高、韩爌面前,接过金册和印信,递给朱诚。朱诚的文官职位是王府审理所审理副,固然未指明是哪个王府,但大师都晓得他是朱由检的人,这个王府必然是朱由检的王府。朱诚收好金册和印信,谨慎地掖进怀里。
东林党众官员开端觉得崔呈秀不识时务,在封王大典前用些鸡毛蒜皮的事来费事天启天子,但是一听“信州”,他们立即反应过来,这恐怕又是朱诚在前面推波助澜。崔呈秀前段时候在陕西救灾,而朱诚在陕西修马路,传闻他们二人已经狼狈为奸,想不到现在终究跳出来了。这朱诚如何这么聪明,一个信字就让他遐想到江西省的广信府,真是妖孽。
“大明统统的州县临时没有信州府这个体例。”
正在此时,礼部尚书盛以弘启奏道:“信王风|流俶傥,微臣为信王找到一个良配,就是顺天府周奎的女儿周盈盈,请皇高低旨将她选为信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