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已经到了院试结束后的第六天,明日就是发榜的日子,也就是说,必须在明天以内将中式考生的名单拉出来,并写榜、报信、张榜。
这还是韩学政第一次同何景明见面,按说也不该该这么谨慎的。不过,韩学政乃是理学门徒,而何景明承的倒是陆派心学的衣钵,且此人乃是个名流,诗词写得尤其超卓,性子也极和顺,是驰名的谦谦君子,不管如何看,这都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下属。
同普通人设想的不一样,主考官并没有在大堂办公,而是在大堂前面靠左手那一排平房里。
做为一个处所学政官,如这般级别的测验,每三年都要停止两次,按说也不必过量担忧,只须按着流程和朝廷的体制做就是了。
如果学政官不点头,这案子还得重新走一道法度。
二人就遵循地区将卷子一分为二,何景明将清苑县的卷子又递给韩学政:“我本来是客,韩学政主持保定文教十余年,这清苑县的卷子先给你。”
贰心中也是叫苦:俗话说京官难做,保定固然不是都城,可倒是河北最大的都会。遵循朝廷成例,每年院试,上头都会派一个提学副使下来做主考。不像其他府,主考官仅仅是正七品的编修、检验。
这触及到官员的一个端方,普通来讲,处所官因为鄙人面为政多年,对处所的景象也熟,不免不会吃人托请,但愿在考场上高抬贵手。
他是弘治壬戌年的进士,点了翰林,三年散馆以后,出任北直隶提督学政副使,比来又得了陕西学政一职,等主持完这场测验就将去陕西任职。
这一考,北方士子如何考得过江南读书人。
这一段话中的南北榜旧制触及到明朝初年的一桩科举案件,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开课取士,本是天下统考的。可惜北方颠末量年战乱,已然残破。不像江南,还是富庶繁华,文风鼎盛。
“哦,已经选出来啊,好,辛苦了。”长官上阿谁官员约莫四十出头,长着三缕长须,五官也极清秀。再加上身高臂长,端的好皮相。提及话来也是细声细气,显得非常和蔼。
明朝的文教办理和后代分歧,读书人乃是四民之首,身负的任务和任务都是一个独立体系,如有事,处所官并没有直领受辖权,得先知会学政衙门,比及学政衙出具详细的措置定见以后,才气实施。
此次院试,取谁不取谁倒好说,归正有上面的考官们来做挑选。可定名次这件事,却不免会因为正副主考的口味分歧而产生争论,这一争,只怕就会牵涉到谁是正统,谁是异端的题目。
正中那间屋子比中间四间大上很多,堂内高悬蓝底金字巨匾“四教堂”。四教指人的“文、行、忠、信”四方面的品格教诲。是官员在大堂措置完公事回到这里考量本身的得失,寻觅挽救的体例,从而进步从政程度的处所。
以是说,明朝学政官的权力却不是先人所能设想的,特别是一省的提督学政。
打个比方,如果一个读书人犯了命案,官府在抓拿犯人以后,不得伶仃审判,得将学政官请来旁听。比及案件审完,学政官在肃除犯人的功名以后,处所官这才有权力结案。
一想到这里,韩学政心中就是有些忧愁。
韩学政:“禀学台,保定统共有十三个县,遵循南北榜旧例,每县登科二十名生员,一同二百六十名,都已选出来了。”
已经被登科的卷子都已经过考官们选出来了,只差由正副主考定名次。
能够说,全部北直隶的读书人都归他管。
现在已经是夜里,北方的夜空按例是繁星点点。
此人恰是此次保定府院试的主考官何景明。
平房一共五间,都是青砖碧瓦,显得古朴庄严,这就是考官阅卷的思朴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