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里,林老板也恼了,心说:“这个菩提祖师也真是,猴子这么诚恳来学道,又在山上呆了七年,如何尽教些没用的东西,这不是乱来人吗?决计是不能学的,就算学了,也就比浅显人强上那么几分,平白华侈多么多年工夫。”
幸亏稿子已经到了最后,还剩半页纸的字。
……
然后菩发问孙悟胡想学那一本的道法,“术”字门的如何,就说了半天术字门的好处,然后悟空问可否得长生。
这一看,非同小可,顿时感觉这书真的太都雅了。
喝了一口已经冷透的茶水,让本身的心境安静下去,接着看。
心中一个动机响起:糟糕了,师尊肯传你真本领,那是格外开恩,做弟子的自该欣然接管,戴德戴德才是。这猴子可好,挑三拣四,这不学,那也不学,这下可算是将菩提老祖获咎到死。这修仙学道和凡人读书长进一个事理,得循序渐进。比如一个孩童进了书院,得从《三字经》《千字文》念起,读得几年,然后才是学《四书》、《五经》,到最后才是学着作八股时文,只要把根本夯实了,才谈得上了解贤人的微言大义,才谈得上功名宦途。
能够写出一个让人记着的配角,难度不小。
然后是“流”字门中道和“静”、“动”两门的道术,因为不能得长生,孙悟空都回绝了。
抓了半天脑袋,林老板考虑半晌,提笔在纸上写下两个思路:一,最后是师门来了仇敌,猴子在关头时候立下大功,得了徒弟的犒赏,学成了长生术;二,猴子被赶出师门,另去了一个处所,得了名师,学成一身通天彻地的大神通。
回想了一下,现在的小说可说是已经将故事都写尽了,作者们更多的是在人物形象高低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