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 第208章 英雄的结局
二十多年后,朝鲜,平壤。
胡宗宪回到了阔别两年的监狱,等候问罪,但嘉靖同道为人实在不错,仍然没有杀他的筹算,只是将其关押待审。
在临死前,他写下了人生最后时候的气愤与不平: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
李昖没有勉强,却紧紧地记着了此书的名字,厥后命人到中国大量采办,《纪效新书》就此传入朝鲜以及日本。
自嘉靖三十三年(1554)起,在胡宗宪的统领下,颠末戚继光、俞大猷等人的不懈尽力,用时十二年的耐久战役,日本强盗们终究被赶出了中国。
但是一贯固执的胡宗宪再也接受不住了,他费尽了心机,用尽了力量,不吝投奔奸党,不吝申明狼籍,阿谀巴结,溜须拍马,无所不消其极,他背弃了盟约,杀死了徐海,撤除了汪直,送出白鹿,屡报吉祥,只为了实现本身的志向,为了挽救万民,停歇倭乱。
因而话题又回到了当年的平倭事略,精研兵法的徐渭开端畅聊天下名将,在他看来,自嘉靖以来武将可谓杰出者唯三人罢了:戚继光、俞大猷,以及谭纶(时任蓟辽总督),其他的皆是平常之辈,不值一提。
当他成为胡宗宪的摆布手,批示若定,运筹帷幄的时候,他曾一度觉得本身的出息将会非常光亮,但是转眼之间,运气却再次将他抛入了深渊。
在胡宗宪被抓走的时候,徐渭一句话也没说,因为他晓得,说甚么都没用了,事情已经没有挽回的余地。现在他要担忧的,是他本身。
但所谓树大招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总被人吊起来当靶子轮番攻打,皮肉再丰富,也是抵挡不住的。渐渐地,天子也不待见他了,加上陆凤仪所说的那些也并非假造,这位仁兄确切投奔奸党,好大喜功,身边女人浩繁,糊口风格上很成题目。
必须交代一句,此时的严嵩已经得宠,被天子夺去了官职,勒令回籍,严世蕃也谪守雷州卫。这里且按下不表,今后再叙。
毕竟徐渭的这套实际和之前的先生传授的完整分歧,特别是他所传的抗倭兵法,仿佛并不适于对于那些常日纵横驰骋于平原之上的蒙古马队。李如松产生了疑问:
从徽州到大同,再从大同到浙江,从一个小小的御史,到东南数省的总督,再到阶下囚,胡宗宪把他的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他的抱负,却落个如许的了局。我信赖,在他死前的那一刻,是绝望而又不甘的吧。
因而日积月累,骆驼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终究落了下来,天子完整落空了对他的信赖,他被撤职查问,关入监狱,而这一次,别说白鹿,就算白老虎、白豹子一起出来,也回天有力了。
当看到面前这个落魄的半老头子时,李成梁差点儿筹办让人给他盛点饭,让他从速走人。出于规矩,他还是极有耐烦地扣问此人有何特长,能教些甚么。
而这出好戏的几个配角,也有着各自分歧的结局。
此时已是隆庆年间,天下已然大变,物是人非。五十多岁历尽沧桑的徐渭看上去,仿佛比七十岁的老头还要衰老,没有人会想到,这个表面落魄不堪的人,竟然就是当年志对劲满、意气风发的东南第一智囊。
但他没有想到,本身这辈子还真是有始有终,到了这个份儿上,莫名其妙的事情竟然还没完,他明显为官廉洁,家里穷得不可,竟然被人告黑状,说他贪污腐蚀,只得回家疗养。不久后再次出任福建总兵,没曾想几年后因为部下出错被降职,以后又升官,万历八年(1580)归天,年七十七,追封左都督。
固然李如松拿出了硬通货,但李昖仍有所思疑,他接着扣问李如松,莫非他打败仗就只凭这一本书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