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 第39章 终点,起点:最后的朋友们(1)
人不怕穷,只怕比。
反观朱棣就分歧了,他出世时,父亲朱元璋只是一个浅显的劳动者,固然他处置的是比较特别的劳动――造反。但在元末那无数的造反者中,此时的朱元璋只是一个小本运营者,过着有明天无明日的冒险糊口,天然顾不上这个并不起眼的儿子。
幼年时的经历使得朱棣早熟,在颠末一段时候的来往会商后,他清楚地熟谙到――与李文忠比拟,李景隆是个军事痴人。
固然他是都会户口,但他的出世环境仿佛并不比当年的朱重八好,因为起码朱五四百口不消担忧脑袋搬场的题目。
贫民家的孩子早当家,朱棣固然不穷,却比较惨,因为不管这个家多好、多富,将来都不是他的。以是很早就熟谙到这一点的朱棣并没有同龄人的天真。
毛泽东曾经对朱棣的文明程度有过一个评价――半文盲,当然这个文盲不是指不识字,而是相对于当时皇家的教诲程度而言的。就史料和朱棣修改的奏章来看,这个评价是比较中肯的,他确切没有甚么文采,乃至还不如当年的失学青年、厥后的自学成才者朱重八。
烧掉良弓、杀掉喽啰当然是好,可题目也随之而来了,蒙古马队仍然时不时地骚扰鸿沟。这也是能够了解的,游牧民族不善于种田,一旦从统治者的位置上退休,想再失业就很难了,粮食衣服金银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获得这些东西的最好体例只能是重操旧业――掳掠,这也是没体例,总得找条活路吧。
朱标享用这统统的来由仿佛也很充分:因为他是太子。
当然他也明白,这些人的行动并没有甚么不对的处所,光荣老是站在胜利者那边,这是永久稳定的真谛。
当朱元璋看到汤和时,他诧异地发明,这位当年英勇恐惧的将军只能躺在椅子上,嘴角流着涎水,支撑着向他施礼。
另有几位老朋友需求做个了断。
洪武四年(1371),十一岁的朱棣被封为燕王,这并不表示朱元璋特别看重他,因为据史料记录,他的二十六个儿子都被封了王,这不过是例行公事罢了。十七岁时,朱棣经朱氏婚姻先容所包办,迎娶了他的第一个老婆,而他的这个老婆恰是第一名将徐达的长女。
可就如同之前一样,朱元璋老是能够想出处理的体例。他找到了一个极有军事天赋的人,这小我的才气足以完成庇护国度安然的任务;更首要的是,这小我的虔诚是绝对能够信赖的。
二十一岁时,他受命就藩,地点是北平,即当年之多数、本日之北京。
当然在实际糊口中,劣等生常常干不过社会青年,这也是不争的究竟。
仿佛统统都很完美,该杀的杀了,该整肃的也整肃了,就此结束了吗?
他确切是无处可逃,也没法可守了。
厥后的究竟证明,李景隆不但是个军事蠢才,还是个软骨头。当然李景隆的这些脾气特性都已被朱棣紧紧地记在心中,他信赖,将来总归是会派上用处的。
实在朱元璋并没有完整赶尽扑灭,曹国公李景隆(李文忠之子袭父爵)、武定侯郭英、长兴侯耿炳文都逃过了朱元璋的屠刀,但汤和与他们分歧,作为与朱元璋一同起兵的火伴,他比别人更有影响力、更有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