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义问道:“装束边幅是奇特了些,但是方才那位高僧言谈高雅,举止有方寸,不像是用心叵测之徒罢。”
弘义盯着面前的怀空很久,实在找不出甚可疑的处所,便又持续问道:“怀空大师,终南山论道前一晚,不知你位于那边?”
少林派天下第一这话在江湖中传播甚久,但是真正有幸一睹少林寺风采的却又少之又少,久而久之,这句话虽越传越广,但也越传越虚,越传越神。诸如“少林寺高僧如云,星罗棋布”“少林弟子遍及天下”之类已是见怪不怪,迩来更是传出“少林弟子秉烛则为日,轻唾则为海,念佛则如西天无上十五神佛诵咒超度。”“少林弟子武功绝伦,聚之千千人可定高丽,聚之万人可平西夏,聚之十万,天子皆惧也。”
虽是如此,但是光从表面上看来,丁芷还是能看出个门道来。正中的天王殿高五六余丈,远远看去朱墙绿瓦,青砖红窗,顶上是三层飞檐,瓦片顺次排开,雕着金玉圆盘与璟罗红缎各式图案。第二层下方悬着的金镶匾额上从上至下顺次为三个正楷的“天王殿”三字。
弘义心想,高僧既已出面作证,又有四个小僧那夜瞥见,且本日之怀空与那夜之怀空相去甚远,看来是有人冒充怀空大师暗伤师公了。
怪僧又问:“令尊令堂呢?”
丁芷忖道:此人打扮好生奇特,汉人不似汉人,蒙人不似蒙人,既不像僧,又不像官。但想必职位不低罢,不然谁勇于“天下第一”的少林寺门前打扮得如许招摇。当下拉开弘义至一旁,为那怪僧让出一条道来。
行约数百步,甬道前面透出一道亮光,愈来愈大,愈发明亮,耳边也垂垂传出一些舞枪弄棒的呼呼声与号令声。弘义与丁芷跟着众僧出了甬道一看,持棍练习的僧侣从西头散至东头,浩浩大荡,看不见个底,皆使一六七余尺木棍。劈,打,砍,挑,有模有样,嘴中直收回“哼”“哈”的喊声。不乏有些练得精的,双手将木棍捻在手中似风车普通呼呼直转,从左转到右边,从后转到前面,最后口中念念有词,大喊一声“着”,把木棍往上一抛,在空中转连转数圈后再稳稳特长接住。
虚云站起家子,对弘义道:“李少侠,这位便是敝寺怀空,不知和您那晚所见之人可有几番类似?”
几人方才坐下,由亭外便徐行来了几个和尚,为首的阿谁中年模样,处在几个年青小僧中间格外夺目,想必就是虚云大师弟子怀空了。
却说几人进了大门,便是一青石板甬道,颀长清幽,只得二人并排而行。甬道两旁皆是翠竹,深不见底,模糊约约可见一些石碑,听虚云大师先容,方知深处乃是少林碑林,“禅师碑”“定元碑”等皆位于此,总计百余。行在甬间昂首瞻仰,苍竹蔽日,只要些许阳光落在路上,意境甚美。
弘义道:“那就有劳大师了。”说罢跟着虚云大师进了少林寺。
虚云身边忽有一人闻声答道:“老衲能够作证,终南山论道前一夜我与怀空一同位于千佛殿内打坐。如果施主不信,那夜于千佛殿外守着的四名小僧老衲亦可将其皆数喊来作证。”
虚云道:“阿弥陀佛。弘义少侠,丁芷女人,我想二位前来乃是为了张真人罢,前些日子我已此事写了手札,差使和尚前去青城山报予贵派掌门张青松了。既是二位施主前来扣问,那老衲就带二位施主进寺详谈吧。”
丁芷又答:“伯父伯母皆是浅显百姓。”
老衲合十道:“阿弥陀佛,少林寺方丈觉远师弟觉空是也。”
丁芷道:“小女子名叫丁芷,乃是李少侠,见太高僧。”说罢欠身见礼。
“正对甬道的乃是少林寺天王殿,奉养“风”“调”“雨”“顺”四大天王,殿内殿外各有两尊金刚泥像镇守。天王殿前天井右边便是静思亭,亭上所悬‘静思’二字乃是吾寺百年前高僧慧觉所刻,入木三分,时至本日仍熠熠生辉……”弘义和丁芷听着,满脸茫然,少林寺的楼阁与高僧名字又长,念着又拗口,从虚云大师口中说出仿若天书普通,让人痴聪慧住,愣住半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