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早朝李治强忍着风疾带来的病痛亲身措置这一严峻事件。
龙朔年间(六六一至六六三)降当、悉二州诸羌,乘大唐正值攻高句丽、百济关头时候无辖西顾之机灭吐浴浑。
李治一看,肝火中烧,啪的一声拍在面前的案几上怒道:“高丽蛮安敢举兵背叛?”
四郞在年初之际以安东初定,需以藩王镇之可安高丽余众之心为由求安东都护府多数护之职。
没想到这小子竟然在三月领兵去了辽东,还前后与高丽叛军在安市打了一仗,又于大安山伏击高丽新罗联军,竟斩一万八千首级,两战下来俘七千之众。
又在乾封二年(六六七),吐蕃又侵羌人所居都、流、厥、调、凑,般、匐、器、迩、锽、率、差十二州;三月,李治不得不罢羌十二皋牢州。
剑牟岑举兵背叛后当即出兵攻打平壤,平壤城内唐军不过三千。高句丽遗民在剑牟岑攻城时里应外合,不到半天就攻陷平壤,城中残存守军当即向辽东撤退。
竟在一月内三战三捷,毁灭数万高丽叛军,更加吃惊的是新罗竟然也参与此中,出动一万雄师助高丽兵变。
朝中其他文武在姜恪禀奏后,前后建言献策,更多的是为姜恪的出兵谋化不敷之处停止弥补。特别是后勤这块,出征雄师所需粮草则定为由河西诸州供应。
亦少产生灾害,粮食年年歉收,又有祁连山下肥美的牧场,畜牧业更是大唐之最,天下大半牧马监设于河西陇右二地,精美战马亦不缺,仅此两地牧马监所育马匹就高达七十万匹之多。
朝中诸多文武大臣在静了一会儿后就燕王之事相互群情起来,大多数大臣感觉燕王只是为国着想并无他意,还打了三个大败仗,稳住了辽东局势,不至于使剑牟岑的兵变涉及全部高丽旧地。
姜恪将两份文书连络起来深思一番,细想安东目前的局势后向李治阐发道。
东台侍郎张文瓘站了出来道:“陛下,灭高句丽不到两年,朝廷长年对外交战,民生困苦将士亦苦。本年天下各州频报产生灾荒,此番又征吐蕃,百姓恐难以接受。”
“现在吐蕃犯境,正出兵讨伐,高丽又兵变,这可如何是好?”
原安东都护府多数护薛仁贵在客岁就调往陇右防备吐蕃。
曾经西南阿谁强大不被大唐君臣放在眼里吐蕃现在以达到如此威势,可应战大唐国威的境地。
本朝建国以来,藩王担负军事重地都督府都督,可统领数州兵马,但没有朝廷兵部及陛下发的调兵文书是一兵一卒也调不出辖地。燕王竟带兵从幽州跑到辽东去了,这件事往大了就是御史所说,图谋不轨意欲举兵造反。往小了说,燕王必竟才十三岁,幼年无知,初生牛犊不怕虎,擅自带兵往辽东平叛也是为国着想,也能够不必过分苛责。
河西陇右牧马监所育马匹具有波斯马血缘,能日行千里,时称青海骢,谓东亚地区最强战马一点都不为过。时吐欲浑与吐蕃亦常至大唐河西陇右牧马基地一带的草原上挟制所育马匹而去。
“由此可见新罗狼子野心,目标不小,幸亏燕王领兵至辽东拔掉了新罗安在辽东的钉子。燕王立下此功,陛下当以佳奖,鼓励其率军阻高丽叛军过鸭绿水方为上策。”
咸亨元年,即本年四月从安西传来一个不好的动静,吐蕃大肆入侵西域,攻陷西域白州等十八个皋牢州,又和于阗联手陷龟兹拨换城。
鉴于安西四镇以被吐蕃攻陷,李治心中以定出兵,特寻问满朝文武就此事的定见?
“张侍郞不反对出兵,那诸位爱卿就拿出个出兵章程。”李治沉声道。
殿中诸臣听后震惊之色比刚才得知剑牟岑背叛还要吃惊,燕王殿下一小少年竟能领军作战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