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 > 49.第49章 :梁间燕子太无情(下)
崔季舒一怔,立即又明白过来,仓猝报命而去。
“厥后呢?”高常君放下茶碗看着若云问道。
“世子是想代魏?”崔季舒脱口问道。
高澄没答复崔季舒,只看着陈元康。
“只是陛下仿佛并没有和世子抵触。”若云感觉不当,一边思考一边道。
寺人等散去传命,元修立于花丛中未动。阳光极暖,照得人身上很舒畅,迎春花丛一片金黄,春季给人带来了新但愿。
陈元康看了崔季舒一眼,意在提示。实在暗中庇护世子,并存眷侯景他已是煞费苦心,只是侯景意向还是不宜让世子都晓得。
“天下事不是戏言。高氏是社稷之臣,扶保元氏帝室,并无乱政专擅之心。如果主上总要见疑,请主上细细思谅,若无高氏忠心于天子,天下早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高澄看元修感念时世老是内心不痛快,终还是忍不住道,“臣倒觉得,非是御座之上便为天子,便能够让四夷臣服。有天子之威方为天子,才气让民气悦诚服。”
本来觉得天子必然死力反对。既便不反对也总要发怒。自从继统以来,凡事必循此道:无所谓成果,只如果高氏之议,天子元修必然不肯通行。可见两边成见之深。但是谁晓得本日元修听了高澄的话,思考半晌便几次点头道,“邺地古韵绵长,有都城之气象,高侍中见地深远。”不但同意,还大加附和,实为可贵。只是话里的意义却不痛不痒,仿佛不关己事。
高澄笑道,“主上是大魏天子,天子因何而立威?先高祖孝文天子因平城不敷以立而迁都至洛阳,才使大魏昌隆。时移事情,现在洛阳也不敷以立,臣请主上再迁新都,以思变之道保大魏长治久安。”
“去把这事奉告世子。”高常君只叮咛了这一句话。她守诺,独一只但愿换得的就是弟弟也守诺。
高澄走上几步,施大礼,“臣侍中高澄拜见天子陛下。”崔季舒也跟在他身后施礼。
堂内也极温馨。高澄一小我,立于一幅吊挂的舆图前正在深思。他穿的还是刚才进宫时的大魏官服,如许沉郁的背影会让人对他的春秋产生错愕感。那里是一个未及加冠的男孩,清楚大魏的天下就扛在他的肩上。在陈元康和崔季舒的内心,影象中更多的是阿谁辫发混乱、裤褶血污的鲜卑男孩,纵情于顿时,驰骋于疆场,戏谑奔腾很少有一刻温馨。不晓得从甚么时候起他有了心计,有了城府,有了定夺,有了狠辣。
高澄停下来,又走回坐榻边坐下。他话里的意义非常明白,荣是一荣俱荣,损也是一损俱损。如许掏心掏肺的话是第一次听他说。
椒房殿里,皇后高常君抄经、诵经,并没有到天井中晒晒可贵的春日暖阳。除了叮咛人把新抄的经文以及新的一批金帛犒赏送到城外龙门山潜香寺去,便只是在殿内喝那种极贫寒的茶。
元修却内心鲜明一跳,顿生警悟,他倒也男人气实足,仍然平静问道,“侍中何意?”
“长猷兄,不瞒你说,这些日子我几次考虑过。”高澄还是坐不住,站起家,走下来在堂内踱步。他一边踱到两人身边,伸手按了按他们的肩膀,表示坐下,一边又道,“家君起家于镇兵,六镇之乱至今实为不易。旁观者看来或不忠不义,或几次无常,实在只为自保耳,身不由己。况时价本日,不进则退,进则掌天下之社稷,退则恐怕不但是身故罢了。”他转过身来,看着陈元康和崔季舒,“荣辱存亡间不是家君一人,也不但高氏一族。家君身边有司马子如,孙腾,高氏族众,亲者如我母、弟,姻者更是连累甚广,近者则数不堪数。我亦有长猷、叔正二兄,相携者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