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坐垫这个名字,本来只是牡丹花腔的坐垫的意义,比来被这些人用着用着,仿佛已经成了这类羊毛毡坐垫的代名词,仿佛一个品牌普通,甭管甚么花腔的,都能管它叫牡丹坐垫。
这些光阴,城中很多百姓都拿了那戳垫子的活计在家里做,这活儿没多少技术含量,白叟小孩也都做得。
・
“二郎,你看我这垫子戳得可还行?”有邻居顶着鹅毛大雪,拿着两个戳好的圆形鲜花图样的略坐垫过来。
这一日,离石县中某家酒坊。
出门给人盘火炕固然也能挣些银钱,到底不像家中这般安稳,千里迢迢的,路途又非常悠远,他们家中又有妻儿长幼,现现在学得了这做羊毛毡坐垫的技术,天然更情愿留在家中,即便是故意想要出去闯荡,那也要等到家里这些娃娃长大一些再说。
两位客人正对坐在热炕头上喝着温酒,忽听外头响起一阵哒哒哒的马蹄声,不一会儿,便有一个青年人顶风冒雪地呈现在这家酒坊门口,将马匹交给伴计,翻开门帘走进店中。
最早的那一批鲜花图样的圆形坐垫,同一只卖一百文钱一个,其他的垫子代价或贵或贱,都是以这个固订代价为参考。
“好,那我们这回便戳一个大的。”那邻居在内心估摸着,这个大垫子应也没有十个小垫子的面积大,一个二十文钱,也是划算的。
“可要再拿一些归去做?”许二郎收下这两个垫子,从炕头柜子里摸出四枚铜板递给对方,口里又问道。
“谁能想到竟另有限购一事。”
这也是罗用授意,这些垫子拿归去做,家人如有想学的,也是能够教,只是还需重视着些,一时先别将这门技术别传。戳戳垫子这类事,那是不要紧的。
只是在这个期间,又有多少人能活获得六十岁,沉重的劳动令人快速衰老。这林二嫂的父亲,现在也还不到六十,竟已是这般白发苍苍的模样。
刚好罗用这段时候又开辟出一些新花腔,这些样品便都摆在他家杂货铺子中,每一个垫子因为面积、所用的色彩,以及图案的庞大程度分歧,订价也不不异。
林大嫂和林二嫂不能总往娘家跑,林家这边比来也在做豆腐呢,家里也有活计要做,如果迟误了织布,林母必定是不能承诺,他们家恁多男丁呢,每年的租庸调都要很多布料,常日里不织布,到了那交税的时节,又当如何?
“如许一块的戳出来了,能得二十文钱,你家里人多,三五天应也能做好。”许二郎对他那邻居说道。
“应是不知。”
以是每回过来西坡村这边交垫子拿垫子的,凡是都是林大嫂和林二嫂的娘家兄弟。
“任我磨破了嘴皮子也没用,那罗三郎就是个油盐不进的。”那人说着,也在炕头上坐了下来。
“阿娘,我手好疼啊。”小孩子手嫩,那竹签子拿得久了,手上就要起水泡。
“……”
对方听他这么一说,顿时笑弯了眉眼:“那便好,第一回做,我总担忧做不好。”
“如此倒也罢了,我们来得也还算是早的。”
“不消不消,没多远,逛逛便到了。”林二嫂那老爹连连摆手推让,背着一捆羊毛毡垫子,穿戴草鞋的粗糙双脚踩在雪地上行走,未几久,便也看不清身形了,本日这场雪实在下得很大。
这日下午,徐家兄弟几人各安闲屋中制作地毯。他兄弟三人技术俱是不错,此次便都没有去长安,而是留在了离石县。
这一日罗用在煮猪食的时候,还瞥见一个老头背着一捆疑是羊毛毡坐垫的东西往村庄里走,跟人探听过后才晓得,本来对方竟是那林二嫂的父亲。
“老丈,本日风大雪大,门路难行,可要我用驴车送送你?”待他从村里出来的时候,罗用便站在猪圈中间阿谁草棚前,扬声对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