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两位将军带头提出要搞军政分离,其他将领的不满必定能降落很多,加上方才安定田覠之乱,接着这股威必将定能顺利推行军政分离的政策。
当上节度使后朱瑾大肆裁军,又与朱全忠交战十余年才落败逃到江淮投奔杨行密。如许一个猛人,即便现在流浪在广陵,杨行密也不敢信赖他,军权是半点也不给他的。
李承嗣晓得这此中的启事,但这类话实在不敷为外人道,便答道:“想来是大王看鄙人为人谨慎的原因吧。”
只听戴友规接着说道:“世子曾经提出过要处理处所藩镇题目,最好的体例就是实施军政分离,处所刺史不再把握军权,而卖力处所守备的将军则不再把握民政。以武将卖力处所守备,选文官卖力民政,使之相互制约,减弱处所擅权的能够性。将军感觉这个别例如何?”
而李承嗣和史俨却遭到更多重用,前次杨行密征宿州便是让李承嗣留守广陵,代理节度使府大小事件,这一次对于朱延寿也是让他脱手;而史俨也曾多次随军出征。他们二人把握的实权都不小。
李承嗣没想到他说得这么直接,不由惊诧,只见戴友规接着说道:“我之以是和你说这些,便是但愿等此次田覠之乱安定下去后,你能带头上书辞去刺史之位,只保存军职,并且主动提出实施军政分离之策!到时候李神福将军也会与你一同上书!当然,这也意味着你能够会获咎其他将领!”
但由李承嗣、李神福如许的声望深厚的将领提出来结果那就分歧了,李神福和李承嗣一样,在淮南军中声望深厚,对杨行密忠心耿耿,并且没多少权欲,当初戴友规暗中找到他时,李神福没有半点踌躇便承诺会辞去升州刺史之位,用心担负将军之职。
而朱瑾当初倒是泰宁军节度使,而他当上节度使的手腕就是先假装迎娶当时的泰宁军节度使齐克让的女儿,再率戎服扮成迎亲步队,在结婚之夜俄然发难俘虏了齐克让,最后才当上节度使。
但是这与他有甚么干系?戴友规为甚么要专门和他说这些?
李承嗣皱了皱眉,这个别例当然能够减弱处所藩镇,汗青上处所盘据权势的呈现都是参军政、民政合一开端的,东汉末年的州牧,本朝的节度使,都是如许。
戴友规笑着摇点头道:“将军之以是能获得重用,那是因为你在淮南没有根底,并且你没多少权力欲.望,以是大王才气信赖你!”
“这……”
但是这类轨制倒是中唐以来节度使轨制众多形成的,当初天宝年间天下只要十个节度使,并且都设在边疆;厥后朝廷对处所掌控越来越弱,封出去的节度使也越来越多,并且封底也更多集合在腹心之地。
“现在我淮南已经形同一国,之以是会呈现田覠、安仁义、朱延寿之流,说到底还是这些人在处所既把握了兵权,又把握了民政,乃至对处所的人事都有很大的决定权,这些人与独.立的藩镇又有甚么辨别?”
李承嗣震惊了,他没想到戴友规俄然提出这么个要求。的确,如果由杨渥或者杨行密提出来搞军政分离那就太获咎人了,轻易引发部将反弹,毕竟大师心中或多或少都有当一本处所“土天子”的设法,军政分离之策一提出来必定会导致一些人的不满。
言罢,戴友规飘但是去,自此以后再无消息。
见得李承嗣点头答允,戴友规这才笑了,起家说道:“好了,这也算我为大王办的最后一件事情。自从当年在庐州碰到大王后,现在一晃已经是二十年了,当初山间茅房想来早就破败了吧?不如拜别,不如拜别!”
这类轨制在现在的天下早就深切民气了,乃至于那些当上了节度使的冒死想要保住本身的权力;而那些还没当上节度使的将领们则一心想着建功立业然后被封节度使;一样的,各个藩镇之主固然都是从节度使生长来的,但他们为了拉拢部下将领包管他们的忠心又不竭册封新的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