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松闭目深思半晌,而后俄然展开眼,看来已经有了主张:“那就叫‘承平军’吧!”
“光复军?”
光复军的总兵力约莫2300人,为了适应战役需求,李克青将其重新停止了整编,亲虎帐由亲兵马齐带领,兵力为200人,骑虎帐由张修武、郑林全二人带领,兵力为200人,步虎帐分为三营,每营400人,别离由刘信、齐林、文启荣担负一二三营营长,而李正杰和薛亮统领的海军营固然人数有近400人,不过因为不太善于陆战,因此临时被归为后备军利用,曾孝说带领的工虎帐固然人数也有200人,可大多善于土工功课,也只能作为后备利用,剩下朱兴带着100多名混元教徒大多懂些技艺,临时也只能充做搏斗兵利用,比及此战过后让其伶仃扩大成一个营。
想要百姓完整跟李克青一条心,就必然要打败襄阳府的绿营,只要如许,青龙山周遭的百姓才会佩服,情愿跟我们走,四方豪杰才气闻风而动,聚在光复军的大旗下,而不是担忧清军一到就树倒猢狲散,把百姓们留给清军祸害。
如何妥当安设这些百姓也是李克青碰到的甲等困难,这些百姓可谓是李克青光复军的本家,是李克青现下反清最大的支撑者和兵力的来源,涓滴不能草率。
李克青的体例是将全部老弱妇孺整编成光复军的后营,青壮全数整编成光复军的后备军,残剩老弱妇孺则由刘永安、沈福、老丈人杨德财等人卖力办理糊口等一应事件,如许全部刘湾村就成了一座战役机器,军队和彼苍生为一个团体,能最大限度的动员统统力量为将来的战役做筹办。
“张兄弟是秀才出身,你说说这名字改如何起?”
“不是,这个名字很好...。”
李正杰想了想,一鼓掌冲动道:“依我看,这名字不但要威风,更要显出我们救民于水火的主旨,不如就叫做‘救国军’吧!”
制定打算以后,接下来当然就是厉兵秣马,与清军决斗。
黄兴汉沉吟半晌,开口道:“我们既然是在青龙山起兵反清,那干脆就叫青龙军吧!,这名字既威武又顺口,多好!”
在村内的虎帐校场内,李克青带领近全数兵士停止了誓师大会,反清的第一战的首要性不言而喻,关乎统统人的性命和将来的前程。
“不可,甚么青龙军,听起来就像是江湖帮派的名字,跟我们一点儿都不搭,我们可不是绿林豪杰!”
刘信猛点头,对黄兴汉起的名头非常不附和。
比及清军粗心冒进,便能够构造在途中伏击或者正面迎击清军,给其迎头痛击,而后趁胜篡夺谷城县城,而后再操纵尚未透露的海军沿江突入襄阳北船埠,挽救杨铁和老丈人沈德新一家,顺势篡夺襄阳府城。
军队的名头议定以后,天然就要商定对敌的打算,毕竟是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造反,清廷近百年来的极权统治在大伙儿心目中的积威还很盛,因此当得知襄阳镇总兵官达色和襄阳知府顾駉率领3000多名清兵已经到达谷城县城,并号令着‘活捉李克青,踏平青龙山’标语的时候,与会的世人中另有小部分人仍然有些胆怯。
张元松见到李克青的反应,有些疑问道。
李克青一听这名字,蓦地遐想起后代内战片上常常呈现的“某某救国军”的名号,差点笑晕了畴昔,这名字可不如何吉利!
固然李克青手里的兵士人数多达2300多人,可真正能可堪用的只要不到1700人,与清兵3000多精锐绿营来讲,可谓差异庞大,如果清兵获得谷城本地地主武装的支撑,说不定人数会更多,不过李克青也不惊骇,因为这1700人全数都是新式刺刀燧发枪,并且练习有素,一旦打起来清军一定能占得了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