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俩计议定,以重金厚酬干系向来不差的郭图,寻机合族渡河去投曹操。
郭图本贪财,得报辛氏离城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过。
郭援亦想硬气去学阎行,只是本来身为并州大将的,降司州后职位太低只怕被人讽刺,又不似阎行幼年武勇搏得起,沉吟好一会后,终究还是昂首:“某愿替主公守关隘、御内奸!”
司州文武分炊,武事安排毕,邓季再转头对一干文士,先对温恢道:“吾不喜夸言空谈之名流,与君虽为旧识,却未知才调如何,然田师力荐,便且任为长安令,望足下速通司州各法,待来岁春,观政以定去留!”
阎行先答:“某有校尉足矣,愿为主公荡寇扫敌,待得功再求赏!”
事情便算定下,其他阎行、牵招、赵衢、姜叙皆得往武威去待命。
秦岭有六道,子午为王。
凉州空旷,马超虽已搞明白麴义降邓本相,然马氏全族已迁往长安,他在武威独木难支,庞德不会等闲随他起乱;情势倒霉,麴氏忙着安内,亦不肯意在这个时候起变故,另有车黍在侧把守,只能抱恨忍辱待机,任由司州小吏在自家昔日地盘上清户籍人丁地步、提拔卒兵。
石韬、卫觊、张既、杨阜齐躬身:“喏!敢不效死?”(未完待续……)
只是为子弃并州不顾、任由邓季稳定西凉火线,袁绍志大才疏、任人唯亲的性子已为明眼人看得通透,心灰意冷的不是一个两个,此番征公孙瓒易县,便有人托疾称病、寻事由不随军。
袁绍领雄师亲征易县,三子俱受令随军,邺城由郭图主事,防务并不紧。
邓季又对原长安令杨阜、高陵令张既、安邑令卫觊、狄道令石韬四位道:“司州文官升迁原需以政绩按部就班,四位安身未稳,本不当便赏拔任事,然凉州初平,各郡急需安设回迁之公众,讨抚羌氐,协防麴义、张鲁,各县政务汇总,郡守不成再缺,这遭便为例外,望诸公勿负我!”
辛氏前脚刚走。牵招亦不客气,他恋慕司州卒兵精甲天下。又有徐晃义释之事在前,便欲往投邓季。
天下名流皆知,边让之过后,曹孟德正尽力弥补,只要另有称雄之心,应当不会再做出令士人寒心之举。
这些年下来,人间诸侯为拉拢武将,只怕官职给得不敷高,各种将军、杂号将军已众多得紧,独邓季麾下,仍对峙职不轻授。
卫将军府邸地点,长安令是要职,现在却安排给还需一边学习一边措置政务的年青文士,定有不当。但是温恢这年青人田丰、田畴考校几次,皆以为才调在绝大多数县令之上,只好勉强定下,由田畴幸苦先带领一二。
给出的两个武职,很较着,偏将位高又安稳,但再升迁的机遇却小;校尉位低,不过逢战多,建功机遇亦多。
只是颠末这些年折腾下来,善使长柄东西的西凉懦夫早颠末好几波磨难,这万二当选的新卒兵中,便以弓卒最多。足占去一半。有六千余。其他刀盾卒三千,戟卒两千余,力卒不敷八百。
最早挑选背拜别的是辛氏兄弟。辛评虽有劝韩馥让冀州之大功在前,然袁绍更喜袁尚,自家支撑的袁谭居青州,气力还不如幽州袁熙,雁门时劝袁绍又已冲犯,恐遭其害,便与辛毗商讨,辛毗对袁绍更是不满,只劝兄长领家属往南投曹操这位明主。
郭援以后,邓季又对剩下的武将道:“前者虎牙军校尉宋宪战殁。其职尚缺,牵、赵、姜、梁四位,可有愿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