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也不等十三叔推让,挥着马鞭差遣着马儿向村庄里行去。
马车缓缓地行驶着,离郑家也越来越近,一起上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那些人非常热忱的同郑凛打着号召,眼里透暴露跟十三叔一样的羡慕。
直到马车走远了,十三叔的儿子缓慢的从自家老爹手里抓了一颗糖,剥开最内里的糖纸扔到了嘴里,顿时一股甜中带酸的味道在嘴里满盈开,比之前吃过的麦芽糖花生糖好吃多了。
十五岁的少年满不在乎的撇了撇嘴,脸颊被糖果撑着有些含混不清的说道:“又没有当着他的面喊,有啥干系啊。”
十三叔只当郑凛说的客气话,忍不住哈哈大笑:“那十三叔就等着你的好酒了。”
能被马氏称作“弟妹”的人,天然就是牛氏了。牛氏被马氏所说的“大事”提起了胃口,顺着马氏的话问道:“二嫂,你别卖关子了,说说到底是啥大事吧!”
这个题目算是问到了点子上,马氏洋洋对劲的说道:“听曾嫂子说,被打是个老孀妇,仿佛是说了另一个小孀妇的好话,那小孀妇的老子娘不乐意了,带着两个儿媳妇提着菜刀杀上门去,把那老孀妇的家砸的稀巴烂不说,还把人揍得鼻青脸肿,旁人连拉架都不敢呢。”
郑凛朝着十三叔点了点头,下一刻不晓得从那里摸出一把糖来,探着身子不由分辩的塞到了十三叔的手里:“这是从南边带返来的一点吃食,十三叔带归去给小囡囡尝尝鲜。”
郑家有三个儿子,郑凛是老迈,老二叫郑山青,比郑凛小两岁,娶了马家村的媳妇马氏;老三叫郑水青,本年二十一岁,前年娶了隔壁牛头村老童生的女儿牛氏。
“啧啧,也不晓得檩子干的啥行当,每回返来就没有白手的,满是我们常日里吃用不上的好东西。”
就是凛这个名字,也是郑凛拜师之时他的师父为他取的,乃至在被送到道观之前,他底子没驰名字。
郑凛也客气的回应着那些乡亲,本来不算长的路愣是多花了一半的时候。
想到这里,十三叔对郑老头的恋慕俄然就淡了很多。儿子再有出息再孝敬又咋样,终偿还是离了心,这骨肉情分哪有那么轻易修补的?
十三叔摇了点头,不自发的在内心将本身的傻儿子和郑凛作对比。里里外外仔细心细的对比后,他不得不承认,自个儿的傻儿子跟人家底子没法儿比,莫非真是在身边被他和自家婆娘娇惯的原因?
十三叔深表附和,嘴上却呵叱道:“檩子比你大,是你没出五服的堂哥,再让老子闻声你这么没大没小,细心老子抽你。”
“啊,竟然另有这类事?”牛氏一声惊呼,不成思议的说道:“不会吧?连孀妇也欺负,咋会有那样暴虐的人呐,就没有人管一管么?”
“哼,清官难断家务事,这类没好处的事儿谁会管?”马氏翻了个白眼,对轻荏弱弱的牛氏有些看不上眼。
已经走远的郑凛不晓得父子俩的说话,他看着孤傲的立在村路绝顶的家,脸上看不出一丝归家的欢乐。
透过遮讳饰掩的车窗,村民们清楚的看到了内里堆满的米面布匹,有人恋慕的问道:“檩子,你这一两个月不在家,又是去哪儿发财了?”
牛氏忽视了马氏的不屑,迷惑的问道:“这打人总该有个来由吧,李家村不是铁板一块么,咋此次连村长都不肯主持公道呢?”
这天傍晚,在地间干完农活扛起锄头筹办回家村民,远远看到一辆马车朝着的方向驶来,不由止住了脚步悄悄猜想马车是打哪儿来的。
待马车走近了,村民们终究看清了坐在马车上的人,竟然是郑老头家那位最有出息的大儿子!
比如村尾的郑老头家,自从替父参军的大儿子郑凛死而复活回到家后,日子就过的一天比一天好,比起镇上那些敷裕的人家也不差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