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婶,我起个大早就是为了多买些豆腐,你这铁片往那边去一点多给点可好。”
“本来你们与李家人是一个村的,怪不得你们能卖李家的豆腐。”
丰氏踌躇了一下,方道:“要。”
“我去卖豆腐,人家问这是那里的豆腐,我说天下独一无二的礼村李家豆腐,人家一听二话不说就掏银钱买。”
母女也是累了,稍坐半晌就去了李家,这最后一车豆腐是母女留着本身家卖的。
李快意朝丰氏母女道:“别焦急,这锅豆腐顿时就出来。你们在内里等会儿。”
李快意指着一版版的豆腐,“一千豆腐还差二百八十四斤豆腐,刚才煮了一锅豆腐多出了几十斤,现在是三百二十斤豆腐,多出来的三十六斤豆腐你们要不要?”
县城里出来买菜的县民瞧到有卖豆腐的,都有些欣喜,围了上来猎奇的问道:“瞧着你们面熟,你们是哪个村的?”
丰氏怕把赵老头累着,甘愿走路一瘸一拐也不坐板车。
这个时候没有小集市,不过城门外几十丈远的官道两旁有几个村人摆着摊子卖鸡、蛋、菜,竟然另有卖鞋子的。
“我家三十八斤豆腐,全数卖光了。”
之前王海跟族人说好了,丰氏在长平县城外卖豆腐,族人不要去那边卖。
“我家三十七斤豆腐还没走出十里地就被官道上骑马的朱紫买了,连木桶都拿去了。”至于木桶必定是得给钱,且给的钱不低,瞧这妇人喜得嘴合不拢。
母女之前替李家收买过鸡蛋、面粉,在买卖上轻车熟路,两人合作,丰氏称豆腐,王燕收钱。
别看他年龄大,个子高骨头架子大,干瘪却有力量,生命力特别固执,一年到头不如何抱病,推一车几百斤的豆腐轻松自如,还让丰氏也坐上板车。
族里的青丁壮都去砌火炕了,来的族人都是妇人、半大的孩子。谁都想多买些豆腐多赚点银钱,跟丰氏、王燕说话的语气好得不能再好了。
丰氏答道:“不消了,我花了三个铜钱雇了小我帮我们把板车推到县城,返来豆腐卖完了板车空的就不消此人了。”李山把驴子宝贝的不得了,丰氏就不借驴子惹李山内心不快了。再说了,就算借,也不能每天都借。
被雇佣的赵老头是几年前从外埠流浪到礼村的人,当时饿的连话都说不出来,是丰氏给了他半个黑面饼、一碗水吃才活了下来。
“李家人卖的李家豆腐一斤四个铜钱。如何你们卖豆腐就成了一斤五个铜钱?”
王燕内心一阵严峻。
李快意问道:“你们母女去县城路远,用我家驴车吗?”
赵老头无房无地,就给别人产业长工,好不轻易攒了一些钱在礼村买了半亩地种菜,又在菜地中间支着一间茅草屋度日。
最早走出去卖豆腐的那拨王族的妇人孩子在丰氏母女还没有去县城卖豆腐时就已经返来了。
“李家的门不对我开着,只对你开着。”胖妇人一点都不感觉难堪,还给丰氏拍马屁。
别看两人都是女流之辈,力量可不小,特别是丰氏,之前在娘家就是干活的妙手,嫁给王海后也不偷懒,常在地里干活,手劲比村里一些男人都大。
王海家来买豆腐的是丰氏、王燕,母女推着板车。板车一车能装二百多斤。
丰氏大风雅方的答道:“我们是礼村人,卖的豆腐是李家豆腐。李家人今后不到县城卖豆腐,由我们家来卖。”
王燕等几位妇人走后,忍不住跟丰氏道:“娘,我们的豆腐在县城必定好卖。”
母女把一板车豆腐拉到家,早就有族人推着独轮车、提着木桶在大门口等候买豆腐。
可别藐视村里的人,有些地主就居住在村里,另有告老回籍的官员也是住在村里的祖宅,这些人的采办才气比县城里的百姓还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