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摆满了,韩父又请人在屋后的草坪那边打了几个桩子挂柿子。草坪处没有大树院墙遮挡,风大日头大,柿饼到比挂在院子里的先制成。
“大嫂,咱赢利啦!”
韩父笑眯眯隧道:“是咧,孩子们勤奋,赶着柿子上霜挂些柿饼卖,挣两闲钱好过年。”
柿饼少有人买,一方面是村里大家都会做柿饼,且村里卖柿饼的人只在邻村转悠,鲜少去镇上;二来是没有好的包装,只胡乱扯把芭蕉叶子裹住,或直接丢人菜篮子里。讲究的人嘴上不说,到底不买第二次。以是买柿饼的人越来越少了。
趁着晒柿饼的空档,韩轩去镇上抱回一大堆油纸和红纸,预备用来包柿饼。一家人齐齐脱手,韩母、韩钰、韩杰、张小凤卖力裁纸,韩轩、韩贤、罗绮年卖力在红纸上写字,“万柿快意”、“心想柿成”。
“哟嚯,小哥卖的柿饼啊?怪新奇!”
“那是!”韩贤嘚瑟:“不看你儿子是谁?我韩贤出马,一个顶俩!”
唯独张桂花安逸,整天无所事事,挺着七个月的大肚子歪在门框边晒太阳。“听胖婶说她家把柿饼倒粪坑沤肥了。”
罗绮年担忧李二妞,筹算午餐后抽暇去看一眼。
韩贤第一次赢利,家里人碰到一个都要反复夸耀一遍。
韩贤第一次摆摊,骨子里模糊透出镇静,筹办大干一场。他笑着说:“娘别急,等我看看。”
张桂花还在喋喋不休地细数村里亏蚀的人家。
“好咧!‘万柿快意’两斤一包四文钱,‘心想柿成’一斤半一包三文钱。您是头一份,讨个彩头收您半价四文钱,再多送您两块添头!”
“贤儿,咋,咋弄?”
廖大爷领着他的大孙儿廖墩儿过来嗑叨:“老弟,你屯冬粮呢!”
俄然,他酝酿一番,集各家所长,现学现卖:“卖柿饼咯,又大又甜的柿饼哟!尝一尝,看一看,不好吃不要钱咯!”
怀揣胀鼓鼓的荷包子,韩母喜得见眉不见眼:“幺儿,咱赢利啦!”
柿饼也是如此。
“成果都一样!”张桂花翻白眼,咿咿呀呀哼起乡间小调。她嗓门大,穿透力强,唱起欢畅的小调别有神韵。
韩父面色稍缓,就说是吃食总不至于烂手里。罗绮年有些不测埠看一眼张小凤,想不到她会帮她说好话。张小凤被她看得不安闲,垂下眼眸,一如既往的低眉扎眼。
有夫役担子走过来,韩贤赶快递上一块切好的柿饼:“大哥买卖好啊,尝尝我家的柿饼,保管你吃了后买卖红红火火!”
她说得奇妙,是帮乡亲们卖柿饼,不是收买他们的柿饼。果不其然,乐于助人的韩父一口承诺,还奖饰她心眼好,仗义。
两人在摊前站了一小会儿,都没有人来问。韩母有些焦急了,怕柿饼剩在手里下午还要拉归去。
有没买到的人过来扣问韩贤明日还来不来摆摊。韩贤大手一挥:“来,我家柿饼又多又好!”
果不其然,廖大爷听后回家也折腾做柿饼,预备年前拿去镇上卖,村里人也跟风晒了很多。但是,他们的柿饼还是行情不好,买单的人少之又少。
“哈哈哈哈——”
连日苦闷的气度这一刻非常敞亮,日子有盼头啊。
韩父稍稍阴放晴的脸刹时黑如泼墨。
韩父神采却黑沉下来。像过年过节拜神供祖的时候定要说吉利话,忌倒霉话一样。做柿饼卖也讲究吉利。张桂花的话,较着谩骂自家柿饼卖不出去嘛。
罗绮年跨进院门的脚步收归去,李二妞自负心强,定不肯她看到她狼狈的模样……
十一月大雪骨气,刚巧五日大集。太阳将将露脸,街上已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好不热烈。
罗绮年乜她一眼,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