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这些都做完了,就是将从各家借来的东西还归去了。借是李小柱去借的,还天然也是他去还。
等客人走得七七八八了,帮手的人也吃完饭了,这时候就是清算了。在这物质匮乏的年代,能吃饱饭是最紧急的。更别提会客的好饭菜了,这些是不能扔的,得都用汤碗装好,渐渐吃。
到了镇上,李小柱挑着竹篓,去了常日里他去的处所,卖篓子。冬至则背着她的背篓,去华岳学院卖萢脯。
“乖乖将本日的帕子绣完再说,不然,这红薯我们还是留着吃保几乎。”柳氏头也不抬,一句话,就让冬至乖乖地返来,坐下后拿起了刚才被她顺手扔在一边的帕子,叹了口气,持续绣了起来。
凡是年纪大的,辈分大的人,都是靠墙坐,那称为上坐,而坐过道的阿谁端菜的人普通是辈分小的年青人。
堂屋里整齐地摆放着八张圆桌子,摆布各四张。客人围坐在圆桌子旁,端菜的男人端了木盘子从中间走过,到桌子旁就停下,客人从木盘里端了菜后,持续往前走。偶然一个桌子上有吃完菜的空盘子,客人会将空盘子退到木盘子里,这就是传菜。
归去后,二郎和三郎去了村塾,冬至被柳氏带归去,逼着她持续绣帕子。
厨子做了菜,李小柱和村里别的几个干系好的本家男人用端菜用的红色方形木盘子,端菜往堂屋送去。
想到这儿,冬至决定明日去镇上卖了萢脯,再买些糯米粉返来。
之前二郎和三郎去李子睿那边读书,没有笔纸,李子睿就一人送了一支笔和一块墨,他们也一向用着。现在他们正式退学了,文房四宝也该给他们买了。
红薯干是不可了,这红薯饼确是不错的。只要做得精美些,再用竹盒子装好,拿去卖了,应当不会太差。虽说本身觉着好,可不晓得别人喜不喜好。
事情就这么说定了,第二日一早,冬至和李小柱吃了早餐,带了几个煮熟的红薯,去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