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子歇息好了,各自背了背篓,李小柱和柳氏则是一人挑了一担子玉米,往家里赶。到了家里,将玉米倒在簸箕上,再背了空背篓去地里掰玉米。这么一天下来,百口竟是将玉米收了一大半。
玉米杆还能吃?听到柳氏的话,冬至的第一反应便是这个。随即,脑海里闪现出了原主的影象。也是在如许的日子里,李小柱收完玉米回家时,都会带一小捆玉米杆回家给几个孩子解馋。
煮好红薯后,将三个孩子唤醒,吃了早餐就摸黑去了种玉米的地里。
玉米杆与甘蔗类似,都是嚼着吃了汁水,再将残余吐出来。与甘蔗的甜味分歧,玉米杆的甜味很奇特,但是不成否定,它很好吃。
剩下的事,就是割玉米杆和挖根了。可家里没镰刀和锄头,没体例割玉米杆,李小柱想着,明日去镇上,将新收上来的玉米送些给嫁到镇上的大姐家,再顺道去买把镰刀和锄头。
这是冬至第一次吃玉米杆,在当代,也吃不到这些东西。一时候,也是有着无穷的兴趣。
出来后,冬至将手中的两根玉米杆递到坐在地上的李小柱和冬至的面前,而二郎和三郎,也都递了玉米杆到本身爹娘面前。
“你们要吃玉米杆的,本身去折,等玉米都收完了,我和你们爹可就全砍了烧了,到时候就是想吃也没了。”柳氏刚将篓子放下,就提示本身的三个孩子。
冬至见状,也跟在他们身后,冲了出来。
这个期间没有氛围净化,天是蓝的,水是甜的,就是路边的石头,都能够直接坐上去,也不怕脏了衣服。何况这地里也没水,这乡间也没那么多讲究,冬至也就直接咬了口。
等柳氏和冬至弄完以后,烧了热水,大师冲刷了一番后,就早早睡了。
不过这话,他也就在内心想想,这如果说出口了,免不了被本身爹娘教诲一番。
三郎个子小,只能将玉米杆拉弯,掰了玉米再放开玉米杆。如许一来,速率天然就慢,再加上年纪小,力量也小,不一会儿,就累得满头大汗。
第二日,大师再次夙起,将其他地里的玉米都收完时,天还没黑。这时其他一些在收玉米的人家,还充公完。
第二日一早,鸡打第一次鸣时,李小柱和柳氏就起床了。两人摸黑,用昨日搓的麻绳将箩筐绑好,和刚做好的粗陋的扁担放在一起。
洗完脸,吃了早餐,一家子将刺萢都分好,装到竹盒子里,再放到背篓里码好。冬至将前次做的萢脯装了三个竹盒子,都装完后,放在了背篓的最上面,用布巾盖好了。这萢脯受不受欢迎,就看本日的环境了。
早晨,吃了晚餐后,柳氏和冬至持续摒挡刺萢,二郎和三郎被李小柱拉着持续练字。
找了根相对比较粗的玉米杆,折了下来,去掉尖尖,就着衣袖擦了擦,一口咬了上去。
起床后,发明家里两个箩筐上已经装满了玉米,那些玉米,已经剥好了,连玉米须都剥洁净了。
“爹,我们也去,这些冬至也拿不了,我们一起去卖,也快些,不定还能赶上返来吃午餐。”二郎也开口说道。
一家子没有停顿,每小我背着本身的背篓,往玉米地里钻。掰了玉米,就往身后的背篓里丢,刚开端冬至速率慢,柳氏掰三四个,她才气掰一个。渐渐的,掰多了,速率提上快了很多。
二郎内心应了李小柱一句:大姑才不会想我们!
李小柱和柳氏一想,这掰玉米比割稻子轻松,累了也能够坐在一旁歇息,也就承诺了。
分炊时,他们家分了一亩水田,六亩旱地,十亩沙地。旱地里种的满是玉米,现在熟了,天然便能够收了。
见他如许,大师都让他去边上坐着玩会儿,他也不在乎,持续掰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