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母想了想点点头,“成,你嫂子如果不领你的情我饶不了她。”
买好了东西这才背着背篓坐牛车归去了。
巧兰收了钱,再三跟掌柜的伸谢。
李母扁扁嘴没说话。
巧兰遴选了各色的绣线,还筹算买些棉花归去给家人做几身衣裳,眼瞅着天就冷了,但愿过年前能做好。
巧兰也笑了,“娘,如果书不贵岂不是大家都能读书考科举了,读书报酬啥金贵啊,供一个读书人可很多钱呢。”
“成啊,我给你看最迩来了一批江南的上等丝线,就是代价贵点。”李掌柜热忱的号召着巧兰看绣线。
掌柜的笑了,“那不消买论语,太早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另有唐诗宋词都是发蒙的。这些还是官方讲义全新的,每册是一百二十文钱。”
巧兰却开口道:“都要了,娘买了吧,冻病了可没银钱看病。再说买归去来岁还能穿不是。”
“好嘞,李婶给您装好了,再搭一根棒骨。”
掌柜的瞧着巧兰文秀高雅的样,态度并不倨傲,“这是手抄本,一套没有五十两是不卖的。您是给谁买啊,年纪大小啊。”
“行,听你的。”李母痛快的应了,家里日子好了是该吃点有油水的东西,不然哪有力量下地干活啊,间隔买肉还是上回的猪下水,早吃完了。
回到家,巧兰将剩下的买地钱交给了李老太,让把钱给人家交了,趁便选个日子去过户去。
“成,咱去看看。”李母利落的承诺了。
李掌柜感觉这钱实在不算多,李家老太太是从都城来的,甚么样的好东西没见过呀,看了也说巧兰绣的好,比江南着名的绣娘还好,还说恍若看着有点像慧纹的模样,没想到这小县城也有如许的妙手,绝对比得上一流绣娘了。
李母揣摩了一下点头,“成,这钱娘出,不能啥都让你掏钱,不能养这个坏风俗。”
出了门巧兰揣摩着再买点肉归去,便跟李母说道:“娘,买点肉回家吧,趁便割一刀肉另有这个点心包一包给里长送去,人家给咱跑前跑后还做保人同意咱欠账,这小我情得还呢。”
二人去了布匹店,选了一些藏蓝的麻布和新下的棉花,归去给一家长幼做棉衣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