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罢午膳正要午歇,忽见银杏疾步走了出去,瞠目结舌却不说话。绿萼道:“你来得恰好,你奉侍娘娘换衣,换我去用饭。”
绿萼迫不及待道:“是奴婢!是奴婢!娘娘当时受了重伤,病倒在信王府。是我引带银杏与刘钜去寻施大人的,如果施大人不知情,侯爷也不会被腰斩,娘娘就能好好地嫁给圣上,或者底子不必进宫。都怨奴婢多事。”说着握住脸又哭起来,“自娘娘行事以来,奴婢无日不责备本身。是奴婢害死了施大人和董大人。”
世人正笑着,忽见小钱走了出去行了一礼。采衣见状,忙带领丫头们退了下去。绿萼头也不抬,室中静得只闻银剪的汩汩之声。我笑道:“何事?”
我嘲笑道:“昌王既已为回鹘归义王,复兴兵,便是贼寇。他已失了民气,再不成能成事了。”
小钱上前一步,轻声道:“奴婢刚才去定乾宫送画儿,瞥见姜敏珍没有跟去奉侍,却在雪地里跪着。奴婢一问,本来昨晚圣上发怒了。”
第二日,施哲的凶信传来。说是渡黄河时,为河盗劫杀。我正临摹一幅山川图,闻言手一僵,蘸饱了墨的笔在纸上重重一点,渊中的游鱼化作一具僵仆水中的尸身。浓墨重笔,抱屈难沉。我跌坐在椅上,颤颤巍巍地将笔搁在鎏银快意笔架上,怔怔道:“绿萼在那里?”
小钱道:“听闻皇宗子昨日去问安,不知怎的,问起生母之事。圣上龙颜大怒,指责姜敏珍没有管好宫人的嘴。”
高朠道:“儿臣不敢。”
“为何?”
封若水道:“mm有一迷惑,施大人真的是河盗所杀么?”
我笑道:“银杏此言得之。”
封若水笑道:“我来看望姐姐。”不待我说话,她眸光一冷,“姐姐传闻施大人的事了么?现下施府正在举哀,皇后已派中官去记念了。”
高朠安然道:“得瞻仰慈颜,乃儿臣毕生之幸。”
绿萼目送他出了昭阳殿,不由嘲笑道:“娘娘何必这么美意,就让皇宗子觉得他的生母是皇后害死的,母子反面一辈子才好呢。”
正说着,内里小丫头报女典封若水求见。封若水入宫十数日,除了那一日来谢恩,向来未曾来过遇乔宫。行过礼,我笑道:“年下事多,封大人倒有空今后宫来。”
银杏笑道:“绿萼姐姐谬矣。娘娘这么做,不是为了皇后,而是不想获咎圣上。圣上但愿皇宗子健忘生母,自也但愿他与皇后母子和乐,相互没有嫌隙。目下宫里就一后一妃,诽谤罪过,难以坦白。”
高朠微微动容,悄悄抿一抿唇,终是不肯逞强:“请娘娘奉告儿臣,儿臣的生母究竟是如何过世的?她究竟是谁害死的?”
银杏道:“这类事情如何好瞒得住?不出几日阖宫都晓得了。该悲伤的逃不过,有缘无分便是有缘无分。”我转头望了银杏一眼,她却淡然。她在说绿萼,又仿佛在说本身。本来失爱的哭声,早已存贮在每一个女子的心中,该放出来时,谁也别想藏住。
我笑道:“那就请皇宗子出去发言。再填些茶点来。”
【第四十八节 亡不知戚】
我笑道:“你在文澜阁那么久,想来还没用膳。本宫这里有榛子酥与花生酪,聊以充饥,不算违旨。”
小钱道:“传闻本来要出城祭祖的,现下在文澜阁罚跪呢。”
银杏忙道:“那也不见得,荆州尚未安定,昌王也还活着呢。”
银杏道:“那昌王呢?”
高朠正色道:“他们都说母妃是这宫里最聪明的人。儿臣有话想就教母妃,请母妃指教一二。权解儿臣迷惑。”
是“五王之祸”还是“盗杀李辅国”,是“河盗劫杀”还是“自刎”,又有甚么别离?我不能亦不忍答复,沉默半晌,只淡淡问道:“董大人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