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将想,这必然是小李相公那边的事让逻些城的人慌了手脚,因而奥妙调走了匹播城的军队……”
这些人留又不能留,放又不能放,也只好杀掉了!
唐人有句话叫作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这句话一点也不长,还不到十个字,即:尽杀吐蕃降卒。
“您说唐姑息带了几千人来应战,这或许就是他们的全数人马了……”噶尔钦陵阐发道:“不然,唐军就不必让诺曷钵调集旧部光复失地了……”
想到这里,李三郎白净的脸上又暴露一丝嘲笑,“那些蠢货必定不会想到,禄东赞会败得这么惨……”
即便如此,还是有好些部族不信赖,刁悍的吐蕃雄师会在大唐铁骑下全军淹没(确切没有,禄东赞带着一千多人跑掉了=。=),如吐蕃的南边盟国泥婆罗国,就不信赖,还专门传书给芒松芒赞,表示‘有事吱个声’。
噶尔钦陵的安排不成谓不精密,但他没想到的是,他的奥妙调兵恰好给了觊觎匹播城已久的任雅相和王玄策军一个大空子!
说罢,王玄策让麾下将士先在城主府驻扎下来,另让几名亲卫去把他们俘虏的匹播城守将提过来,这才把任雅相让进城主府大堂。
王玄策倒是神采如常,见任雅相发问,只说了一句:“相公别急,我们入内详谈……”
并且,别看魏叔玉、长孙诠等人一个个都逮着苏定方猛喷,估计在坐的人没有哪个不明白,真正命令杀降的人是谁吧?!
“这到底是如何回事?”任相公一见到王玄策就忍不住问道。
这局面,不但李小九陛下很头痛,连吴诩都受不了了。
“李相的心机不好揣测啊……”禄东赞听完儿子的话当然晓得他的心机,但他对李三郎的战略已经有些心惊胆战了,当然不但愿儿子落入对方的骗局,因而他转移话题问起逻些城的环境。
比拟不明本相的臣民对于胜利的欢乐,政事堂的相公个个神采严厉,一点也看不出高兴的模样。
最后一派则是以李绩为首的元诚恳干派,他们倒是没有颁发甚么定见,而是还在细心阐发此次乌海大捷的颠末……
李绩老爷子大抵也想到了天皇天后必定会问他的定见,闻言不慌不忙道:“如果老夫,怕是没有小李相公如许果断……”他白叟家就只要这一句话,就再无他言。
此次大捷传来之初,朝野高低也如同吴诩和李小九一样,不太信赖这个动静的实在性,直到小李相公的正式报捷表章送到了长安,大唐高低的人才晓得这不是在做梦!
饶是如此,禄东赞也在逃窜过程中挨了四五箭,跌了三四回马,还被炮火波掠过了一次……
大唐立国以来,大小战役也不知打过多少场,可杀降这类事都是能制止就制止……
直到亲眼看到苏定方凶神恶煞地砍死了一堆吐蕃俘虏,并公布宣言,离开吐蕃投奔大唐不杀,那些小部落都吓得落荒而逃,并印证了吐蕃大败的传言。
老苏同道比来已经被小李相公打击怕了,闻言赶紧承认弊端:“都是俺的错!”
这话的意义非常较着,李绩老爷子明显是支撑李三郎的决定的。
禄东赞躺在简易的床上,想着这句话,满腹郁愤顿时停歇了很多。
如果换小我,早被朝中御史喷成渣了!
长安这边倒是没筹算再究查苏定方的罪恶了,乌海那边可另有人恨不得把老苏同道弄死一百遍呢……
“现在吐蕃占据吐谷浑的雄师已经被毁灭了,禄东赞在吐谷浑必定是待不下去的,只能退守……只是,白兰部难以戍守,再说诺曷钵也舍不得这块肥肉……”李三郎一面在大帐中心的沙盘上戳来戳去,一面皱眉道:“若我没猜错,逻些城那边必然已经派了救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