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三年六月,并州、豫州、越州等地呈现百年难遇的旱情。
且不说李泰死得冤不冤,李泰的了局至今还被仍活着的统统藩王引觉得戒。
李冲听了长孙氏的话却一脸高兴,道:“阿爹勿忧,若那位真的选了李家大郎,那可就是天佑我等!”
“武氏所能依仗的可不但仅是国中高低的民气名誉,另有兵权,你懂吗?”
对于太子李贤,很多藩王都是不甚体味的,这位东宫太子的确像个足不出户的宅男,除了之前主持过一次编书行动外,在政事上几近没有甚么凸起表示。
“你现在但是大理寺卿,审判背叛之时可不能秉公枉法哦!”
是月,越王李贞扶先帝燕太妃之棺木入京。而本该伴同李贞一同进京的世子李冲却以留在藩地措置旱情为由,没有到长安来插手其祖母的葬礼。
既然,此次韩王叔主动来信,怕是已经有了筹办……
而此时,长孙氏又道:“大王有所不知,据妾刺探所知,现在大明宫的禁卫大统领仍然从缺,但是副统领之位,那位成心汲引英国公之孙……”
这时,李相公开口了:“怀英有此一问,可见办事谨慎……”
见李贞的神采略有些松动。
李贤的眼中已经呈现了绝望之色,大抵是不明白他阿娘为甚么这么看重面前这个愣头青。
如果有了东宫这个借口,起兵甚么的,掌控就比较大了!
金銮殿。
狄郎君听到这话,脸上顿时红了,也不知是羞的还是恼的。
长孙氏是长孙诠的族姐,与十六娘和二十一娘都交好,故而对两都乃至宫中的动静相称通达。
而他家十一叔李元礼身为三公,在长安运营多年,断不会一点权势的没有!
李冲再接再厉道:“自上皇搬家终南山,宗亲老臣早有不满,而十一叔祖久在中枢,断不会无的放矢,阿爹……”
第二十四章
“宫变”,实在是破钞最小,胜利率最高,收益最大的造反体例!
“玄武门之变”大抵是大唐自太宗以后统统天子的恶梦。
李贞闻言,更加沉吟不语。
此时,青年上面还一左一右坐着的两名清俊男人,倒是留在长安主持大局的辅弼李三郎和这几年颇被女皇看重的大理寺卿狄仁杰。
“你觉得就凭我等藩地的这点卫军能与朝廷相对抗么?!”
“怀英觉得,宗亲们肯坐以待毙等贤人撤藩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