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看景不如听景,现在的季虹才感觉并不尽然。夜色里的西津渡,气韵斐然,远非几十字的诗能够装下。
“唐宋元明清,一眼看千年”,季虹站在青石板路上,仿佛一脚站在畴昔,一脚站在现在,有一种超越古今的奇异感。
昭关石塔的下半部用块石垒砌,成四根石柱,顶部铺满条石,筑成一个框架形的台座,上面能够通行人马。石塔建于台座上,高约5米,分为塔座、塔身、塔颈、十三天、塔顶五部分,全数用青石分段雕成。
亭旁的石阶便是当年下到渡口的路。季虹站在石阶上,遐想当年的李白、孟浩然等文人骚人,都曾在此候船待渡。
小学讲义里的那首《泊船瓜洲》便是王安石从西津渡扬舟北去,船到瓜洲时,即景抒怀写下的。“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东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28个字,铸就了一首典范。
走完台阶,踏上西街的平路,路中心的过街石塔在夜色里更显巍巍然。
季虹喜好黄默山的这份利落,心想原该放下事情,悄悄松松地玩几天的,何必如此苦本身。遂当即放开,拿出十二分的精力,陪黄默山多喝了几杯。
塔座为两个不异的须弥座迭成,塔座上有一个复莲座,塔身偏圆,呈瓶状。向上是亚字形塔颈,又有一个复莲花座,再上面是13圈带形浮雕,意味十三层天,仰莲瓣座上有法轮,法轮背部刻有八宝饰纹,塔顶呈瓶状。
闻名墨客陆游路过西津渡,曾目睹渡口多量船队每日运奉上千兵士到对岸扬州的壮观气象,为此感慨不已。元朝时意大利闻名观光家马可·波罗也是在西津渡登岸前去江南。
就在此时,她的手机响起了信息音,翻开一看,林倩在群里问:外出寻人的一对才子,寻到人没?
遵循佛教的解释,塔就是佛,从塔下的券门颠末就是礼佛,是对佛的顶礼膜拜。行人商旅每从塔下颠末,就向佛礼拜了一次。至今,仍有白叟从石塔下通过期喊声佛号,只是不再单单祈求保佑渡船安然。
只可惜现在的小山楼堆栈不能临江,不然真可登楼远眺,摹拟一番张祜,于夜色安好中瞥见江对岸闪动不定的灯火,遣一份满怀的旅愁。
季虹再次拾级而上,把右边墙上刻的“一眼看千年”五个大字看了又看。
行人的脚步声和谈笑声被昭关石塔收纳了,消化了。它像一尊佛,笑纳人间万千风情。
季虹遐想古时的墨客总能见景生情的,动不动诗兴大发,大笔一挥,便是一首传播前年的佳作。现在人,除了拍怕照,发发朋友群,晒晒本身的风采,是高雅不起来的。
白日,因黄默山催促,季虹没把西津渡逛够,她感觉其他景点都不如这个待渡亭能激发她的思古之情。她现在要重温一遍白日的场景和感受,把在白日听到和看到的再咀嚼一遍。
塔基的东西两面都刻有“昭关”两个字,故名“昭关石塔”,因其形状像一只瓶子,又称“瓶塔”。
墙下路基的玻璃罩里揭示着西津渡长达千年的路面,顺次是原始栈道(唐之前)、唐朝路面、宋元期间路面、清朝路面,各个期间路面的特性一目了然。一层叠压着一层,看畴昔就像一本汗青书,一页页地翻开,透出一种沧桑。
灯火摇摆下的西津渡,更加婀娜多姿。每一座屋子的防火墙上都设置了灯带,一向延长到远处,仿佛灿烂的银河坠落尘寰,令人迷醉。
灯光迷离,音乐缠绵,酒意昏黄,好菜增色。这是滋长含混的时候,让人犯弊端的时候,季虹提示本身,本身酒量有限,不能陪黄默山放纵的。不然,喝完酒归去,俩人同处一室,必犯弊端,因为酒最轻易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