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战无常兄襄助,曹贼难灭。”
常国安很早就想分开曹营。川中时,自视甚高的他备受袁韬压迫,常怀有志难舒之愤激。崇祯八年败于赵营之手后,他干脆走马入楚,前后凭借过量家大营头,可惜作为外来户无根无基,生长都不算快意。本年初,官军剿杀甚急,他无法之下居住曹营,临时避避风头,不想却遭到了罗汝才的赏识。原觉得罗汝才会是明主,本身终究获得一展拳脚的机遇,孰料几个月相处下来,罗汝才的好猜多疑、打击异己可谓与袁韬一丘之貉,不由令常国安大失所望。
人不能在一棵树吊颈死,出于对今后的考虑,常国安将目光转向别处。一开端,他实在筹算先与西营打仗,择机凭借畴昔,但侯大贵的承天府一行,让常国安改弦易辙,转而认定赵营会是更好的挑选。
常国安细视半晌答道:“不错。除了他们,另有胡可受、刘希尧两部兵。”又道,“估计兵力在靠近五千。”
熊万剑回道:“徐统制传主公意,此次对曹贼作战,必须‘扎堡垒以利攻守’,其间墙子、壕沟、花篱并土城、陷马坑、梅花桩、拗马桩、地刺、铁菱角皆利如锐士,好生操纵,我方明兵虽少,暗兵却一定就少于曹贼。”
绝望之余,常国安只能把盼头放在了招安一事上。西营、赵营等接踵归顺朝廷,按理说与他们体量相若的曹营也不该旁落,可不知罗汝才不争气还是官军铁了心要灭了曹营,苦苦等候着朝廷敕令的常国安至今毫无所获。生长前程迷茫、招安也八字没一撇,常国安对曹营逐步落空了耐烦,绝望也随之窜改成绝望。
这是奉养常国安摆布的梯己人最常听到他念叨的话。从这句话衍生出常国安的保存哲学便是――不求变,迟早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