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进之本日的脾气较着不对。
他冷道,“想必您府中亦有很多屯粮,莫要用户部的粮来做情面。”
行军榻上,崔进之的目光从李述身上移向一旁的沈孝,冷眼望着沈孝,道,“沈大人方才也瞧见了,民工修永通渠,久不得粮,已经闹到要砍本官的境地了。”
沈孝看到李述侧脸微微泛红,不知是因为气候炎热,还是因为……不美意义。
崔进之暮年是崔家的浪荡子,跟三教九流的人都厮混过。他是世家大族里独一一个不会用身家背景来评判人吵嘴好坏的人。
这才是太子和崔进之的运营。
沈孝想不透,他移开目光,淡淡对李述行了宦海礼,“微臣见过公主。”
见沈孝如此沉着,崔进之又道,“本官晓得户部粮食吃紧,可你们户部算账的时候别忘了,修永通渠是件苦活累活,你们发的粮能填饱肚子,能够让民工好好干活吗?每日实际破钞的粮比你们计算地要多很多!”
就像是用心针对沈孝似的。
就因为他讽刺沈孝是豪门出身?
“永通渠修了这么久,却还没有修通,这到底是为甚么?粮食给少了,没人情愿干,皇上要见怪;粮食给多了,工期能赶上,可转眼户部又指责本官华侈!”
“户部再不发粮,永通渠怕是要动乱了。天子脚下动乱,想必二皇子晓得……这是甚么结果。”
崔进之闻言嘲笑了笑,讽道,“沈大人真不愧是豪门出身,提及话来真是精打细算。”
沈孝持续道,“现在关中大旱,朝廷吃紧,粮食是有定命的,还请崔侍郎今后省着点用。如果崔侍郎真想体恤民生……”
他已二十五岁了,昔年那段纵马长安道,满楼红袖招的浪荡生涯早被他完整摒弃。像是任何一个沉稳的官僚一样,他将本身套在绛纱单衣里,规行矩步,听着朝中官员话外音的话外音。
沈孝说这句话的时候,目光落在崔进之受伤的胳膊上,腔调中带着冷意。如果目光有重量,此时他的目光怕是能将崔进之的伤口压崩了。
这两句话克日一向反响在崔进之的脑筋里,连带着李述对沈孝莫名其妙的宽大,都仿佛一根刺一样,逼得崔进之浑身不舒畅。
崔进之的目光锁定沈孝,语带威胁,“我晓得沈大人做不了户部的主,那就烦请你归去奉告二皇子一声,让他快些给永通渠派些粮来,如果发粮的日子再迟一些,怕是兵部……也压不住永通渠了。”
“只是崔侍郎未免也太慷慨了。”
关中大旱要想完整减缓,要么希冀老天爷下雨,要么希冀南边大量调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