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这衣服有甚么好?在树丛波折中钻上一回就全碎了,还是兽皮衣好!爹......”聪慧的孩儿晓得换衣的意义,他至心不想分开爹,不想去学甚么仙术,也不想到山外小村找火伴们了,只想跟爹住在山洞里学打猎的本领,等长大后便能够让爹爹安息了。
父子俩起家清算衣物,垂手肃立。
此时正朝阳东升,朝霞漫天。他身在大雪峰半山腰的一块庞大的岩石平台上,可见皑皑雪峰染上一层红色,近者仿佛触手可及,远者巍峨矗立,连缀不断。平台下一泓天池安静无波,雪山群峰倒影此中,蓝的天、彩的霞、白的雪,另有天池边成片的苍松劲柏,遨游天涯的展翅雄鹰,以及缠绕在山腰的袅袅烟云,让他恍若身在瑶池,似真似幻。
“仙老,云儿不懂。”
礼成,石室内响起“咔咔”的机枢运转声,石像缓缓挪动,暴露正方形的暗格。
一道得空清光呈现,清光中走出一名黄衣老者,皓首银须白眉,面相清矍,目光慈爱,恰是那五年前呈现在此的仙老桐风英。
长弓尧趁机敲打:“箭要射的远,弓弦就要拉的满,弓臂就要更踏实,经得住拉弦的劲道。爹平时就跟你说,学本领必然要踏实,根本不打到最坚固的程度决不能更进一步,如同那帝都的摘星台普通,万丈高台高山起,端赖根本踏实,一层层的夯实坚固才气筑就。学仙术本领也一样,你不但要拉满弓,还要拉断弓臂,这才算踏实!记着没有!?”
一团清光腾空飞渡,长弓云的一举一动皆被桐风英洞悉,见微知著,可知这流星子的心性不凡,灵慧而沉毅,灵巧而刚烈,机变而热诚......三岁见小、五岁看大,五年前的璞石已初见美玉之质。
“爹,云儿的娘亲呢?真在天上?”孩儿早就问过此事,自从两年前去过村庄,晓得人是从娘胎里生出之过后就问。
“你我皆亡国之徒,此子应天变而来,本非当世之人,谈何为我门楣增光?罢了,五年父子,情深义厚,天命我为此子师,也算有缘,当得起我受那因果,再送你一言,你虽天赋不凡,很有修为,可惜十二载禁制,错失良机,现在血气走衰,再难进境,若固执强行,必走火入魔、玉石俱焚。流星子,我们走吧。”
周遭的氛围俄然颠簸起来,有着某种节律,像是太古的仙乐,令人神驰;又似吟唱着大道纶音,持重、平和,父子俩体内《奔雷术》真气竟模糊扰动,有自交运转之势。
流星子,该是有缘者了吧?如不是,这《帝经》对桐风英而言就是铜板一块。
“仙老,这就是瑶池吗?”
大苍山号称八万里大山,横亘在神州与炎方之间,大雪峰距正北面的三棵树小村足足三千里,距父子俩常居的洞窟也有二千多里,平凡人毕其平生也难以踏遍走兽横行、猛禽临空、沟壑深渊、山峦险阻、重堆叠叠的大苍山。
石洞宽广、敞亮、清爽,非长弓父子居住的山洞可比!空中光亮,石壁平整,以明珠为光,以卷轴、帛画、石刻、书幅为饰,简而不陋,气质高雅,模糊然流淌着仙道气韵。
暗格中只要一个金黄锦缎包裹的长方形之物,动手略沉重,取出后解开包裹,显出一块长九寸、宽六寸、厚三寸的紫铜板,铜板上仅雕刻有两字――帝经,别无笔墨或纹饰。翻看后背,也是空无一文,再看侧面,仍然如此。
孩童怅惘,桐风英也是无解。四百年前,他以博闻强记,修仙有术而名声斐然,决计屈膝奉养两代帝皇,方才获得信赖掌管皇室天宝阁,获得此经后连夜逃入大苍山大雪峰与胞弟汇合,希冀修习帝经而匡复古制。四百年来,兄弟俩使尽温养、浸泡、炙烤、燃烧、灌注真力、涂抹药水灵液等等各种手腕,始终未能窥破此铜板的奇妙,得见《帝经》真文。